文章

【精彩封面】2000A.D.LIFESTYLE:景点

【作者】 白宇
文_邝介文/旅读中国 图_陈育升/旅读中国、王晓岩/CTPphoto、陈显耀/CTPphoto
2019.12.24

鉴于土地不敷使用,介于氹仔与路环之间一片流速缓慢的水域,填海而成路氹新城,原先的两个小岛,如今连为一个大岛。诸多酒店拔地而生,夜里五光十色,日里灿然纷陈,彷彿筑起一道异界,自成一格,一座面积比拟台北市中正区的大型游乐场于焉诞生。生活到了这里有了另一种生活,日常到了这里有了另一种日常。

 

 

Rooftop Macau

 

偶然路过的游人,推门入内以后点上一杯咖啡;左邻右舍的相识,点上一杯咖啡以后搭车上班。咖啡似乎成了Rooftop Macau的招牌,近悦远来,提供繁华闹市的官也街一处背过喧腾的栖息之地。然而其实,咖啡不过是副业,各色性格小物才是正职。两个自高中相识至今的大男孩,基于「制作耐用、实穿、时尚、独特的个人化恤衫」的初衷,觅得官也街邻近一间雪白小屋,开启了青创版图。

 

向内穿过咖啡吧台,偌大制版印染机器横亘左右,任何创意都能经由讨论付诸实行,一件独一无二的上衣就此诞生;向上穿过窄仄阶梯,这才明白Rooftop之名所为何来,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视野,前方是蒸腾的手信一条街,后方是静谧的嘉模会堂,手捧咖啡居高临下,一次转身就是两个世界──一个Coffee or Tee的概念。

 

Joker’s

 

氹仔后巷一色粉红粉黄粉绿葡式建筑当中,一爿小店却透出浓浓英伦色彩,宛如电影《金牌特务》流丽优雅,实则是专营男子造型的发型屋。三位设计师各有专长,颓废美感的英式或线条分明的美式各擅胜场,不但吸引怀念七○年代的美中年,客群也有不少向往英美文化的美少年,更可见得澳门潮流的圆融。

 

©陈育升/旅读中国

 

疯堂斜巷

 

作为中国确识汉生病以前,澳门唯一的痲疯病患收容所(因而暱称疯堂)走过风风雨雨,如今吸引文创产业进驻。原先的婆仔屋、堂联中心、清安医所,也陆陆续续转型成为特色各异的展场、艺廊或小店。其中疯堂十号创意园内绝大部分作品来自本地青年,从中也能细察文化发展的端倪、感受年轻灵魂的视野。

 

©王晓岩/CTPphoto

 

福隆新街

 

红窗、红瓦、红铁栅栏与斑驳剥落的墙色,倚墙而立的单车与自由进出的街坊邻人,这样的市井温婉,反而让福隆新街露出一股遗老气息,难以想像它和聚集当舖钟表珠宝的新马路,其实不过十步之遥。更别忘了,王家卫作品《二○四六》当中,那爿彷彿来自四○年代老上海的古旧旅馆,它也出于福隆新街呢。

 

龙华茶楼

 

曾几何时,港剧里头那些叔叔伯伯提著鸟笼上茶楼的景象,再不复见当今香港,唯独持续保有自身步调的澳门,仍然坚守这项传统。龙华茶楼著实不像一间茶楼,星散著的古玩收藏、捶挂著的字画卷轴、沿著阳台边上延伸而来的盆栽,更像是邻里首长,敞开自家大门,邀请街坊故旧共聚饮茶的半私人空间。

 

红街市

 

所谓生活细琐,不过是柴米油盐。粤语「街市」,比起国语的「菜市场」更具况味,后者仅是以物易物,前者却有一种凌空鸟瞰的日常感,从柴米油盐的以物易物之间,提炼出喜怒哀愁与悲欢离合。于是,想看澳门,可以往大三巴走;想看澳门人,却必须到红街市来。

 

©陈显耀/CTPphoto

 

南屏雅叙

 

早期茶餐厅多为略通诗书的华人(六○年代的文青)聚会的场所,从店名看来,南屏雅叙确实背负了文青「雅叙」的使命。无论午前午后,顶著老花眼镜详阅报章的客人所在多有,彷彿要把标点符号统统读进血液里。文艺老年如此,文艺青年也不遑多让,往往是一杯奶茶三五好友一本杂志,笑声朗朗地任随时间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