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都是火锅惹的祸!?盘点川菜危机与历史

【作者】
文_林盈孜/旅读中国 图_陈育升/旅读中国、CTPphoto
2019.08.02

川菜目前是中国大陆民间最大的菜系,也是最受欢迎的外出就餐选择,以其麻辣的标志口味走向世界,几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川菜馆,然而这看似繁华的表象,是否亦非川菜之福?

 

二〇一六年,《纽约时报》中文网的一篇报导,内容采访了成都老川菜厨师和评论家,指出川菜面临的危机,因标榜麻辣口味的经营模式太受欢迎,使得原本「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正宗川菜口味愈趋单一,菜单上往往只剩辣得吓人的菜,消弭了川菜的多样性,许多传统的滋味也逐渐消失,川菜被受访的四川美食作家石光华称「没了底蕴,很单调」,食客的「味蕾也已经被伤得退化了」。

 

文章一出,即将川菜传承推向舆论的风尖浪口,掀起川菜从业人士与社会各界的警醒,一时议论纷纷,几乎炸开了锅,到底川菜发展至今的危机有哪些呢?

 ©陈育升/旅读中国

 

危机1 口味扁平化,百菜沦一味

 

知名的美食作家庄祖宜,于二〇一七年时随外交官夫婿移居成都,实地吃喝考察半年后,她指出川菜的危机之一在于火锅太受欢迎,目前成都最热门的餐饮业种,不是火锅就是串串,几乎占领大半街头,两者都是成本和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业种,利于快速复制连锁,口感鲜明刺激,容易征服食客味觉,因而排挤到传统以热炒、小吃为主的店家,让川菜原先自豪的「百菜百味」逐渐陷入为「百菜一味」,只剩「麻辣」的扁平印象。

 

危机2 重油重味,被贴上不健康标签

 

根据庄祖宜文章,川味锅底的辣油之于高汤比例,已从过去大约三比七演变为今日的七比三,甚至全是油了,光想像就十分吓人!另一方面,川菜中重麻辣的江湖菜流行,比如「油多、麻多、辣椒多,味精盐巴起坨坨」的毛血旺、水煮牛肉,或是爆红的单品如烤鱼、小龙虾……都是红红火火,重油重香、口味火爆的一锅,看似喷香诱人,长期下来也使川菜被贴上不健康的标签。

 

危机3 为追求利润,繁琐厚工的大菜逐渐消失

 

川菜在追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商家求速求利,或是厨师手艺未到,一些传统清鲜的川式大菜,如传统坛子肉、家常烧牛头方、芙蓉鸦片、肝膏肠、樟茶鸭等,因其烹调难度高、成本高、效率低等原因,已逐渐淡出市场,面临失传的危机,更是造成川菜只有麻与辣的观感。

 

©陈育升/旅读中国

 

一探臭甜辛的川菜简史

 

想了解川菜的样貌,就必须先谈谈川菜的历史发展与地理渊源。

 

川菜是存在千年已久的菜系,若以地域区分,可分为以成都官府菜为代表的「上河帮」;以自贡盐帮菜为支柱的「小河帮」,以及重庆江湖菜为典范的「下河帮」。而纵观其历史,则可由郫县豆瓣的出现为分水岭:之前为古典川菜,之后为近现代川菜。

 

古典川菜的滋味,按文献的记载,也许可以「臭甜辛」三字概括:

 

「臭」,先秦时期《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川地「臭恶犹美」,当时人喜欢把食物放到发酵,臭了再吃。

 

「甜」,秦汉时期,曹丕在《与朝臣诏》中说「蜀人作食,喜著饴蜜」,爱往菜里加蜂蜜。

 

「辛」,魏晋时期,东晋《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巴蜀人「好辛香,尚滋味」,喜欢姜、茱萸、花椒等调味料,现代川菜由此承袭而来。

 

由此可见,因四川地处封闭的盆地地形导致空气相对潮溼,故当地人以花椒驱溼,是一种长久以来累积而成的食补习惯,其中花椒原产地即在中国,川人拿来做菜渊源已久,但辣椒却是明末才传入的产物。

 

近年业界开始出现复兴川菜的声量与行动,不少传统川菜馆推出古法复刻传统大菜,试图挽回川菜匠人心目中「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荣光。

 

其实不管是火锅、还是江湖菜,都仅是川菜的一个分支,而麻与辣的口味,也仅是众多口味的一环,并非川菜的全貌。关于川菜的风貌,就如同川剧的变脸,张扬的麻辣与鲜红,只是引人注目的第一张脸谱,背后还有更多的样貌等著一一揭晓。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9 年 8 月 【成都美食必修课】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

 

 

↶↶↶加入旅读LINE@好友,好康优惠讯息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