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会客室】中国国家京剧院当红老生:传统与创新的拿手好戏──于魁智

【作者】 何沐恬
文_何沐恬/旅读中国 图_传大艺术提供
2019.03.11

只见当红戏曲演员于魁智先生从容开口,却是声情并茂,熟练的身段之中,又不失丰沛的情感流露⋯⋯

 

 

「姜子牙无事隐钓溪,运败时衰小人欺。周文王为江山费尽心机,渭水河访贤臣扶保华夷⋯⋯」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悲壮心境,是京剧四大须生杨派(杨宝森)的拿手好戏;繁复唱腔表现出心中难解的苦闷与处境的困顿,在在考验老生功力。只见当红戏曲演员于魁智先生从容开口,却是声情并茂,熟练的身段之中,又不失丰沛的情感流露。今年再次带领中国大陆首屈一指的京剧团──中国国家京剧院来台演出,于魁智笑著说,《伍子胥》这出戏码从剧校时期就一直表演到现在,但每次演出之前都还是要排练,以求完美呈现。

每年,不只台湾戏迷引颈期盼中京院访台演出,于魁智以及中京院的演员、乐队也都十分期待。「台湾的观众是真懂戏,而且热情、包容,给我们很大的鼓励。因此我们做足了准备,希望能给出最好的表演。」于魁智从一九九八年起,已陆续受邀来台演出廿余次,他表示,去年(二〇一八年)中京院来台连演六天,七个场次、九出戏码的集中演出可谓难得,对观众来说,能在短时间内欣赏到多种京剧戏码,也是少见的机会,因此除了台湾本地的观众,不乏有香港、大陆戏迷特地搭飞机前来台湾来看戏。

 

新编粤剧《帝女花》

 

身为中国国家京剧院主要台柱的于魁智,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海内外演出资历丰富,其余派(余叔岩)、杨派(杨宝森)老生的身段唱腔自然不在话下。然而身兼艺术总监的职位,不只要参与演出,还要为剧团编写新剧目,而近期相当受到瞩目的新戏《帝女花》就是其中之一。

 

京剧《帝女花》改编自著名粤剧,原为中国戏曲大师唐涤生根据清初剧作家黄燮清的昆剧改编,描述明末长平公主和驸马爷周世显在国家覆灭之际的爱情故事。于魁智表示,其实京剧剧目之中已有许多移植自其他地方戏种的成功先例,例如梅兰芳先生的《穆桂英挂帅》,便是从河南豫剧改编而来。因此于魁智于多年前即曾和搭档李胜素女士特地前往香港欣赏粤剧《帝女花》,以便了解此出经典剧目传唱六十多年长演不衰的原因。那次看完戏,两人一致赞同《帝女花》故事凄美动人,情节也很适合改编成京剧,便著手编剧的工作。

 

《帝女花》描述长平公主和周世显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本次改编特别强调了角色坚贞的爱情与国家兴亡之间的关系,其中产生的冲突使角色必须做出抉择,也更衬托出主角的高尚情操。有趣的是,由于周世显在剧中是一位只有十六、七岁的少年,于魁智虽是老生出身,在表演时却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在精神、形体、唱腔的力度上结合小生的身段,以符合角色形象。此外,由于此戏男女主角之间感情流动丰沛,在表演上特别打破了京剧演员必定面向观众的演出形式,增加了许多主角面对面对话、甚至用背影向观众传达角色情感的桥段。

 

中京院去年(二〇一八年)三月受邀参加香港艺术节演出,首次将《帝女花》改编京剧搬上舞台,由于魁智与李胜素分别主演驸马爷、长平公主。由于是新戏,只上演一场,没想到门票立刻秒杀,其热门程度,据说还引来廉政公署调查票房售卖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呢!

 

《西施》考量当代观众与经典唱段

 

于魁智对于京剧推广不遗余力,他表示,考量到当代观众对京剧艺术欣赏的需求,不仅是新编或改编剧本,一些传统剧目也需要进行浓缩。中京院所改编的《帝女花》,从粤剧原本四小时的规模,浓缩成两个多小时。而传统梅派名剧《西施》原本是四个晚上的连台本戏(连日接演的整本大戏),为了浓缩成一个晚上的表演,同时保留梅兰芳先生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以展现梅派青衣花旦的魅力,并保持剧情的流畅,于魁智光是整理剧本就花了两三年,岂是轻易工夫。

 

事实上,京剧拥有相当深厚的传统,有一些原则是不能轻易打破的,尤其是经典剧目,唱腔、唱词经过千锤百炼,早已深植老戏迷的心。像《红鬃烈马》一剧,薛平贵于武家坡试探分别十八年的王宝钏,其唱念做打均十分精彩,薛平贵这个角色在此展现了十足的幽默,即便有些唱词如今看来太过直白,甚至有些许矛盾之处,却不便多做更动。

 

然而当代的审美需求与过去大不相同,最大的差别,或许是观众已不只像以前那样「听戏」,还需要「看戏」达到视觉上的满足,因此,舞台、灯光、服装设计在当代剧场得要特别下工夫。在传统和创新之间,于魁智认为,演出的形式有许多可能性,这部分在新编剧目中发挥空间比较大,不只是故事题材宽广,甚至能够在编曲、唱词上做变化,让新的观众族群和年轻一辈更容易理解、欣赏京剧艺术的美好之处。或许,未来新一代戏迷的小小种子,就在某一次幕升之际落进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