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創講堂】千輛單車喚不回:共享經濟險路難行

【作者】
文_姜喆懷/旅讀中國 圖_中新社、視覺中國
2017年8月號 第66期
2017.08.16

共享經濟品牌「摩拜單車」的成功更讓許多創業者趨之若鶩,但若沒有大量的資金與獨特的產品支持,只怕最終會是一場空。

 

二○一五年十月,中國大陸將「共享經濟」列入國家策略規劃的一環。此後,鼓勵共享經濟發展的國家政策陸續出臺,共享經濟發展因此享受了許多政策紅利。

 

但並非迎上共享經濟這個創業風口就能成功,在重慶深耕半年的「悟空單車」已宣布退出市場,成為第一家退出共享單車市場的企業。

 

©中新社

ofo小黃車由北京大學學生創立,如今市場估計高達十億人民幣,坐穩共享單車龍頭寶座。

 

資金與供應鏈脫鉤 百萬資金付諸流水

 

為塑造產品的獨特性,悟空單車以山城重慶作為發展基地,「大家都認為重慶是山城,不可能做共享單車。如果我們做的話,就很具傳播點。」隨後雷厚義的團隊分別投放兩批單車在重慶大學城與白領聚集的辦公大樓,卻開始發現問題。

 

「這不是封閉環境,投放不久後就分散了。因為我們用的是機械鎖,到後面車也不見了踪跡。」不如摩拜使用智能鎖可以定位與偵測騎乘者使用情況,使用機械鎖的悟空單車無法追蹤,因此遺失率非常高:「我們人工搬運維持了兩週時間,發現效率太低,乾脆放棄,打算下一批單車全部換上智能鎖。」

 

雪上加霜的是,悟空單車的融資與供應鏈無法及時到位,產品遲遲無法改善,使得經營品質每況愈下。

 

最後,悟空單車總計虧損三百萬人民幣,最初投放的千輛單車則再也找不回了。

 

©中新社

共享單車創業趨近飽和,市場已被大品牌如摩拜單車與ofo瓜分,小公司經營則更加艱困。

 

市場集中 小品牌難生存

從悟空單車的經驗,反映現下共享單車創業趨近飽和,市場已由大品牌瓜分,小公司產品若無獨特性,最後連被併購的價值都沒有。

 

想從共享經濟市場上分得一杯羹,產品不但要有獨特性,前期更需要運作大規模資金以充實用戶數,臺灣新創業者在舉步前需三思,是否可達成上述兩個條件,才有機會在共享經濟這片紅海中殺出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