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三月精彩封面】皇朝旅行:一個國家的誕生

【作者】 鄺介文
文_鄺介文/旅讀中國 圖_何宇倫、張凱翔/旅讀中國、當小時、RF123、CTPphoto、視覺中國 繪_希拉、胡說/旅讀中國
2018.02.27

假若中古時代也有聯合國,聖德太子就是那個將日本送進聯合國的幕後推手,奈良則是他施展能力的舞臺。隨後兩百年間,法律、官僚、民生、宗教一項一項變法輪番登場,引領以奈良為中心的部落一躍而成完整國度。

 

從此,我穿上了「文明」

 

無論日幣紙鈔如何改版重印,聖德太子終究是那個換不下來的人物──儘管因為推古天皇高壽,因而苦無機會登基,作為太子,他反而較諸歷任天皇更受景仰,乃至上升為神,於法隆寺發展出太子信仰。

 

所以如此,係因為他在日本史上,有著「從部落過渡國家」的關鍵地位。自幼受高麗名僧慧慈以佛法、隋制教導,聖德太子耳濡目染,認為惟有來自中國的「軟實力」能夠整合各擁其主的日本,縱使萬般不樂意,日本史上首次國際外交,就在西元六百年(隋唐之際)以並不體面的方式(沒有官服、沒有國書、沒獲記載,幾乎等同於「國民外交」)進行。即便如此,卻也開啟後世陸續遣隋遣唐、中日交誼。

 

在此以前,朝鮮半島基於地利之便,各個方面都較日本接軌國際(一如今日所謂「國際」幾乎等同美國,當時所謂「國際」指的只有中國),日本往往只能獲得二手資訊。然而,隨著一艘一艘直接駛往大興/洛陽/長安的使節船,聖德太子相繼頒布了冠位十二階、十七條憲法、江都集禮、佛學理論,由此開始,王室套上了一襲名叫「文明」的外衣,使得周遭部族相形見絀,開始思考:天皇終究是天皇。

 

歡迎光臨破曉之城

 

自然,遷都平城,則是碾壓其餘權貴的又一手段。

 

一個世紀後,一來人口激增,二來威儀不足,更有一說是天皇預備人選希望王室靠近老家,元明天皇有感國都藤原京不敷使用,另仿唐制打造一座宛如長安縮小模型的都城,地點相中坐北朝南、群山環繞、四獸守衛的風水寶地平城京,往後七十年間,中止了日本一任天皇一個首都、甚至多個首都的動盪局面。

 

儘管平城京面積約莫只有長安城的四分之一,舉凡有牆有河、有教有坊、有寺有市、九阡九陌種種建制,一律與長安無異──除卻在左京東面向外延伸又一城邑,稱為外京,主要作為藤原家族勢力範圍以外。凡此種種,日本史上絕無僅有,一座巍峨氣派、美侖美奐的城市,是硬實力也是軟實力。

 

那一座比古都還古的都

 

隨著大寶律令(基本刑法)、班田收授(將國有土地按人口比例出租農民)、租庸調制(以穀物、布疋、勞役代替稅金)、鑄造貨幣、編纂史書等等仿自唐朝的「先進技術」開始施行,日本逐步削弱地方勢力、步上國際舞台。乃至聖德太子口中的「日出處之國」,也於《大寶律令》當中明文規定從此定名日本。如前所述,從前的運作,而今成為政治,一個國家於焉誕生。

 

八世紀末,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京都),往後千年來成為日本政府所在地。然而,奈良即便景點不如京都密集(列名世界遺產的數量卻遠多於京都)、市街不如京都古樸(作為首都的時代仍舊採用版築技法,因而多數古蹟不比京都木造建築容易保存),行走奈良,依然能夠感受那股肩負靈魂重量的從容不迫、篤定踏實,一種無須嚷嚷、無須標籤,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的淡然泰然。 

 

↶↶↶加入旅讀LINE@好友,免費送旅讀中國雜誌到你家!數量有限!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年3月號【唐風平成:奈良─京都‧五回時間旅行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