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豪放詞龍辛棄疾:橫溢才情與波折人生

【作者】
文_王尹姿/旅讀 圖_Cheerimages
2024年5月號 第147期
2024.04.28

人們說,他是英雄之才,忠義之心,剛大之氣。「愛上層樓」是他,「驀然回首」是他,「醉裡挑燈看劍」還是他。以棄疾之名效去病之魂的辛棄疾,豈止詞人,更是將軍。

 

 

辛棄疾(西元1140~1207年),字幼安,中年自號稼軒居士,山東濟南人。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承蘇軾之格,開豪放一派詞風,在文學史上與蘇軾並稱蘇辛,亦與李清照(李易安)並稱濟南二安。著有《稼軒長短句》傳世。

 

辛棄疾以抗金愛國聞名,然而他出生時北方已被金人統治,算是出生於金朝。辛棄疾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因病去世,由祖父辛贊撫養他長大。辛贊雖在金朝為官,卻十分效忠宋朝,並將抗金愛國的思想落實在他對辛棄疾的教育中。辛棄疾在〈美芹十論〉中曾敘述祖父每次退朝吃完飯後,總帶著晚輩們登高望遠,談論家國故鄉,總想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每退食,輒引臣輩登高望遠,指畫山河,思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由此可見辛棄疾從小便在這樣的滅國悔恨與愛國情懷中長大。

 

湖南長沙飛虎軍營盤舊址 ©Public Domain

湖南長沙飛虎軍營盤舊址 ©Public Domain

 

 

少懷壯志,力圖抗金

 

辛棄疾14歲與17歲時,曾兩度至金朝首都燕京參加科舉,雖未及第,但也藉此機會考察形勢。西元1161年,金人再度南侵,當時耿京在山東趁此時機集結起義抗金,辛棄疾參與了耿京的陣營,力勸他南向加入南宋朝廷的軍隊,耿京於是派辛棄疾奉表歸宋,宋高宗在南京接見了他們,並任命他們官職。西元1162年,辛棄疾北歸傳旨宣命時,起義軍團卻發生內鬨叛變,張安國殺害了耿京並投降於金。快馬歸途的辛棄疾聞訊,旋即率領少部分兵馬前往金營,捕獲張安國,並甩開大量金兵追逐,一路將叛賊張安國押至南宋建康問罪斬首。

 

至此,辛棄疾名動一時,他正式居於南宋不再北歸,開啟他在南宋的仕宦之途。然而滿腔愛國熱血、力圖抗金的他,卻並未從此平步青雲。當時南宋有主戰派與主和派之爭,西元1165年,辛棄疾上書〈美芹十論〉提出了詳實的克敵戰略,卻未受用;西元1168年,主戰派當道,他再度上書〈九議〉,陳述抗金、收復故土的方法,依然未受採納。就這樣辛棄疾在數十年仕宦生涯載浮載沉,多擔任地方官職而未受重用。

 

西元1181年,辛棄疾被彈劾革職,隔年開始隱居生活,自號稼軒,認為「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此廿餘年時間,他的生活以閒散田園為主,僅曾短期出任為官。

 

直到西元1203年,蒙古族崛起,金朝已四面楚歌,而當時南宋宰相韓侂胄看重辛棄疾的抗金名望,讓他訓練精兵以備抗金,可惜又再次被彈劾免職。西元1206年,南宋北伐失敗,希望辛棄疾能出任兵部侍郎,但他已不再接受,安居在他一直居住的鉛山;同年十二月,南宋再度向金國求和。隔年金國提出要求,要南宋提宰相韓侂胄的項上人頭來,才接受求和。韓侂胄不堪此辱,大舉出兵,希望能派辛棄疾領兵,可惜命令傳到鉛山之際,辛棄疾已病重不治。是年九月,一輩子都懷抱著收復故國、期待能與金人一決生死的他,抱憾而終,年六十七。

 

江西贛州鬱孤台辛棄疾雕像 ©Cheerimages

江西贛州鬱孤台辛棄疾雕像 ©Cheerimages

 

 

豪放雄渾,無所不寫

 

綜觀辛棄疾一生,有豪情壯志,有軍事才幹,更有收復故土的縝密計畫,惜抑鬱不得志。不過這份愛國情懷與成長背景,讓他的詞作不同於詞家正宗的婉約派,而是承繼蘇軾一脈的豪放雄渾之風,並更開闊題材,達到一種無所不寫的境地。

 

在創作技巧上,他一方面將大量的口語加入創作裡,使詞「散文化」;另一方面也展現文人的知識訓練,巧妙化用典故入詞。〈賀新郎〉可見一斑。這首詞推估是辛棄疾閒居鉛山時,為送別堂弟茂嘉所作。開頭用鵜鴂、鷓鴣、杜鵑等三種鳥的鳴叫聲,加上辛棄疾的心情虛實點化,一句「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濃化愁緒,鳥兒聲聲啼叫也喚不回美好的春日,結合傷春傳統與離苦,隱喻了這場送別的艱辛以及分別的不可逆。接下來,「算未抵、人間離別」將離情推到極致,細數人間離別:遠渡邊塞嫁匈奴的王昭君;被天子冷落而別居長門宮的陳皇后;迫於戰亂與丈夫兒子分離的衛莊公之妾戴,莊公夫人莊姜賦詩〈燕燕〉為她送行;身經百戰卻降於匈奴的李陵,送別始終沒有臣服匈奴的蘇武時曾嘆「異域之人一別長絕」;以及燕太子丹送別荊軻刺秦王。

 

賀新郎‧綠樹聽鵜鴃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長調詞分上下片,以往創作上下片之間常會有轉折,可能是由景入情或情緒轉變。然而在這首〈賀新郎〉中,辛棄疾藉由細數古來之別,巧妙將上下片融為一體,不只在形式上融合,更營造情感上的過渡,藉由五個知名的離別典故,回盼當下自己與堂弟離別之苦,也隱喻這彷彿一場生死之別。

 

最後「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又再度把自身離苦和種種典故織回一開始的傷春情緒,層層反覆堆疊,「誰共我,醉明月」一句隱約有著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苦,將當下的離情綿延到了此後的寂寞,留下無限悵然。

 

後世評此詞猶如江淹〈別賦〉,頗創詞之別格;王國維認為此詞「章法絕妙,且語語有境界」。此外,辛棄疾用了許多邊塞意象,既是用典,也為詞中的沉痛離情渲染一種開闊雄風,有別於閨怨式的離愁。

 

©吳秉益/Cheerimages

©吳秉益/Cheerimages

 

除了寫離別,他也寫閒居田野的生活。〈西江月〉這首詞寫辛棄疾在黃沙道中所見,通篇讀來輕快,用字簡單,上片寫步行時所聞所見所聽所感,明月、鵲鳥、清風、鳴蟬四個意象構築一種輕鬆寫意、簡單平靜的氛圍,接著「稻花香」的嗅覺氣味,與「蛙聲一片」的聽覺聲響,則添加了樸實而充滿生命力的富足歡快,讀來彷彿與辛棄疾並肩,近距離感受夜晚的鄉野閒情。下片將視野拉得更遠,以天外的「星」、山前的「雨」將場景撐開,將星夜小雨的來時路寫得輕輕鬆鬆,最末「路轉」配上「忽見」展現路上不經意的意趣,與偶得舊時熟悉處的驚喜。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不同於〈賀新郎〉大量展示典故,這首〈西江月〉沒有引經據典,也沒有生難僻字,讀來口語平淡,但細細品味卻可發現其用心──動靜交織的景色,聽覺嗅覺視覺隨著辛棄疾的腳步如影隨形,由外而內展現悠哉怡然。

 

 

壯志未酬與人生哲思的抒發

 

辛棄疾的抒情詞作也很多,不同於婉約閨閣之情,他的詞中有熱血憤慨、有懊惱懷抱,也有許多對於人生境遇的無可奈何。〈永遇樂〉寫於西元1205年,當時宰相韓侂冑主張北伐,閒居一年的辛棄疾銜命練兵抗金,他登上北固山遠眺長江,感嘆這次終於有機會一償夙願,但長年的宦海浮沉也讓他有所擔憂。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詞中藉古抒情,三國時期孫權建立的一切,如今登高也遠望不到;南朝宋劉義隆雄心壯志但倉皇北伐,最後只能失敗回望。他並用了大量的映襯句態:曾經的「舞榭歌臺,風流總被」對比如今的「雨打風吹去」;「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最終卻是「倉皇北顧」,縱使雄心壯志稱霸一時,最終也隨機運與時間荒蕪,頗有「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的歷史慨歎。這些故事也隱喻辛棄疾當下的擔憂──即便壯志滿懷,但自己也已六十六歲,故詞末引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廉頗典故,自喻己身雖老,但仍能為國奮力一搏的情懷。

 

〈醜奴兒〉這首詞則展現了他的人生哲思:年輕時不知愁苦是什麼,總喜歡登高遠眺,為創作一篇詩詞勉強敘說愁苦。如今年長,已嘗遍了愁的滋味,想說卻已說不盡,只能推說秋高氣爽。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首詞寫於辛棄疾被彈劾去職的閒居時期,整首詞從上片的「少年」對比下片的「而今」;從「不識愁滋味」到「識盡愁滋味」,可見其人生的心路歷程轉折:從年輕時的滿腔熱血,誓言效力祖國的壯志;到投奔南宋,卻歷經政壇現實,乃至老年遺憾滿懷。這首詞讀來簡易,但貼合著辛棄疾的生命歷程觀之,卻可發現當中的真摯,以及對於人生思考的總結,有無奈的沉潛,有理解後的接受。

 

©王苗/Cheerimages

©王苗/Cheerimages

 

辛棄疾對於人生前後期心境轉折的「欲說還休」,也可參考〈破陣子〉。這首詞是西元1188年,辛棄疾和陳亮在鉛山見面後,兩人互相唱和之作。陳亮在朝為官時先後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主張積極抗戰,但未果;也曾兩次被政敵誣陷而入獄,和辛棄疾遭遇頗有共鳴。辛棄疾在兩人會面後寫下這首詞,可見他倆共同的壯志未酬之嘆。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破陣子〉上片寫醉酒夢迴時,憶起從前沙場的豪情與生活,抗金同袍們團結且鬥志高昂,下片承續了這樣的奔放壯志,寫征戰收復的成功,認為自己是幫朝廷完成一統天下的心願,這樣的自己也頗有盛名。痛快豪邁鋪陳通篇,寫曾經的驍勇善戰,曾經的成就,曾經的願望,最後卻收束在「可憐白髮生」──所有的勇往直前、忠貞不二都隨著時光流逝、白髮叢生而淡去,今昔不只是對比,更是日復一日,流動的哀愁。古文的「憐」是「憾恨」之意,「可憐白髮生」即是可恨白髮生。再回顧一開始寫「醉裡」、「夢迴」的縹緲感,可知馳騁沙場早已是前塵往事,清醒在白髮已生、壯志難酬之惆悵鬱結裡。

 

©郭惠儀/Cheerimages

©郭惠儀/Cheerimages

 

 

有性情,亦有境界

 

前人評論辛詞:「辛稼軒詞中之龍也,氣魄極雄大,意境卻極沉鬱。」辛棄疾用他的人生作詞,有愛國、有憤慨,有惆悵、有無奈;有沙場征戰的豪邁,也有田野閒居的逸趣。在修辭策略上,有用典也有直書,正如論者所言:「辛稼軒別開天地,橫絕古今,論、孟、詩小序、左氏春秋、南華、離騷、史、漢、世說、選學、李杜詩,拉雜運用,彌見其筆力之峭。」從內容到技法,都可以窺見他豐富的靈魂與崎嶇的一生。

 

 

地圖

 

辛棄疾 生平大事表

 

一歲 西元1140年,出生於山東濟南,字幼安。當時山東為金人所統治,祖父常以反金收復故國教育辛棄疾。

十四歲 第一次赴燕京參加金人科舉。

十七歲 第二次赴燕京參加金人科舉。兩次皆未及第,意在考察地形與局勢。

二十一歲 參與耿京在山東的起義軍。

二十二歲 起義軍內訌,辛棄疾將叛賊張安國押至南宋建康問罪斬首。此後不再北返,於南宋任官。

二十五歲 上書〈美芹十論〉提出克敵戰略,卻未受用。

二十八歲 再度上書〈九議〉,陳述抗金、收復故土的方法,依然未受採納。

四十一歲 被彈劾革職。此後官宦生涯多任地方官職。

四十二歲 開始在鉛山的田園生活,自號「稼軒」。期間未受重用,僅短期出任為官。有〈賀新郎〉、〈醜奴兒〉、〈西江月〉諸作。

六十三歲 蒙古族崛起,當時南宋讓辛棄疾訓練精兵以備抗金,可惜又再次被彈劾免職。

六十五歲 寫〈永遇樂〉,自歎「廉頗老矣」。

六十七歲 西元1206年,南宋朝廷再派辛棄疾出兵北伐,惜命令傳到鉛山之際,辛棄疾已病重不治,是年九月抱憾而終。

 

 

延伸閱讀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曾提出「人生三境界」,分別是晏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辛棄疾「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此句出自〈青玉案‧元夕〉,描寫元宵燈會的熱鬧繁華之景,自己卻獨尋「他」,不料卻在燈火零落處發現那人身影──所謂的「他」,是舊識?是情人?又或別有所指呢?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喜歡詩詞嗎?快關注「古文很有事」FB,每個週末和孩子一同賞析一則精選詩詞喔!

網址_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