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越過第五道浪的文化之旅

【作者】 黃彥綾
文、圖_黃彥綾/旅讀
2023年11月號 第141期
2023.11.19

青山、海洋與月光,以自然為本的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已成為臺灣頗具代表性的地景藝術盛宴。在探索地方文化的宗旨下,今年以阿美族俗諺「越過第五道浪」為題,引領觀者來場海洋修辭學考察之旅。

 

 

徐徐的海風自蔚藍的太平洋拂來,旋即溫柔地響動樹梢,令陽光如同過篩的糖粉,金燦燦地灑在一件件裝置藝術作品上。邁入第九年,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的「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年年特邀海內外藝術家以自然環境與文化為本,透過藝術作品訴說土地故事。

 

除了在臺11線上展陳各異其趣的裝置藝術,也集結在地藝術家工作室與特色藝文空間推行「藝串行動」。每年6月底至9月初,在東海岸打造一系列結合市集、音樂會及走讀體驗的夏季盛會。又因裝置作品僅會在自然損耗下撤展,令臺11線如同串接藝術作品的寶石項鍊,民眾無論何時前往,都能隨心在海岸線旁找到妙趣橫生的作品。

 

作品「海光之間」 ©黃彥綾/旅讀

作品「海光之間」 ©黃彥綾/旅讀

 

 

創作演繹海洋修辭學

 

回顧歷年來的藝術節策展命題,主軸總不離東岸的自然風光,尤其是作為海島卻被長期忽視的海洋文化。今年,藝術節主題「越過第五道浪」即出自阿美族諺語aka lalima。根據阿美族人的說法,海浪的大小有頻率,通常在幾道小浪之後,會迎來較大的浪,被稱作「第五道浪(saka limaataperik)」,而aka lalima便意旨不要被擊敗。

 

越過第五道浪,簡單的一句話既直白地訴說海洋民族生猛強勁的生命力,也呈現島嶼豐厚的海洋文化底蘊。今年藝術節,期待透過藝術創作,引領觀者深入發掘從海洋生活中延展而來的「海洋修辭學」,比如位在加母子灣遊憩區的「Maro'ay ko kelah/潮水坐下來了」。

 

該作由來自阿美族與西班牙的藝術家希巨‧蘇飛與Alvaro Trugeda共同製作。在阿美族語中,Maro'ay指坐下,kelah則是退潮,整句話表示潮水退到極限,暗喻此時正適合去海邊。於是,兩位藝術家利用漂流木與金屬設計出一張猶如巨人的椅子,並在一旁豎立一支三叉戟,回應阿美族俗諺的同時也融合西方海洋神話。

 

作品「潮水坐下來了」 ©黃彥綾/旅讀

作品「潮水坐下來了」 ©黃彥綾/旅讀

 

有著由鋼筋雕塑而成的達悟族漁舟及鯨魚尾巴造型的「大尾巴與TATALA的千年之約」(注:首圖),靈感則來自達悟族藝術家夏曼‧瑪德諾‧米斯卡自家的部落童謠〈TATALA之歌〉。他表示,每年春天、飛魚捕撈季節前期,鯨魚會造訪部落前方的大海,令鯨魚成為吉祥與豐收的象徵。歌曲先以兒童口吻唱道「哇!好大的尾巴!」,而後緩緩訴說族人每年依著行星的指引,乘著達悟族漁舟(TATALA),航向與鯨魚約定的海灣。

 

 

蓄積傳統文化的銀行

 

圍繞著今年的概念,本屆「藝串行動」其中一項計畫攜手複合式空間成功海銀行,以其小型展覽「伊娜潮生活」及體驗活動展示海女的日常。

 

成功海銀行,建築物外牆臺灣土地銀行的招牌仍清晰可見 ©黃彥綾/旅讀

成功海銀行,建築物外牆臺灣土地銀行的招牌仍清晰可見 ©黃彥綾/旅讀

 

成功海銀行矗立在東海岸最重要的漁港市鎮街道上,前身為小鎮的重要地標臺灣土地銀行。指著建物外牆上仍保留的招牌字樣,主理人小巫介紹,過去此地漁業興盛,不少漁民將討海得來的積蓄儲存在這兒。然而,隨著時間更迭,不僅分行撤出,產業也變遷,已不復當年榮景。有感於此,小巫遂決定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承接建物,將之翻修為以美食維繫當地職人技藝/記憶的文化銀行。

 

目前空間一樓除了作為餐廳使用,也特別規劃一展間呈現在地職人生活,包括海女的採集工具、船長鏢旗魚的照片及老字號餅舖的模具等。不僅如此,每道料理上桌時,皆搭配服務人員的講解,悉心為饕客指出盤上的醃漬九孔、月光螺及涼拌海菜等如何蘊藏地方文化。小巫笑說,銀行現在雖再也無法提領現金,但卻還有一個「金庫」──只不過儲放的是關於成功漁港、關於東海岸的傳統風俗。

 

挺過山海的剽悍,翻過記憶的流失,每一位生長於斯的小人物身體力行越過第五道浪。在驚滔駭浪之後,等待月光盈滿大海。

 

成功海銀行小型展覽「伊娜潮生活」 ©黃彥綾/旅讀

成功海銀行小型展覽「伊娜潮生活」 ©黃彥綾/旅讀

 

 

11線公路停看聽

 

~小麗廚房~

 

爬滿綠藤的兩層樓建物靜靜佇立於路旁,低調而一派安逸的屋子卻是長濱鄉的美食秘境。主廚小麗以其好手藝,每日至市場精選新鮮食材,提供無菜單料理。除了可享用佳餚,坐在餐廳內即坐擁花園伴大海的美景。

 

小麗廚房 ©黃彥綾/旅讀

小麗廚房 ©黃彥綾/旅讀

 

 

~卡片教堂~

 

位於藝術節作品「The Capsule/海光之間」對面的熱門打卡點。教堂起初為宜灣部落居民的信仰中心,1974年遭風災摧毀後,參照聖誕卡上的圖樣重建。特別的是,教堂僅在正面有著華麗壁面,後側為普通平房,因而被稱作卡片教堂。

 

卡片教堂 ©黃彥綾/旅讀

卡片教堂 ©黃彥綾/旅讀

 

 

~旅行博物館~

 

前身為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學員宿舍,今年9月經翻修整建成為旅人們的下榻地。館內二至四樓分別以不同電影為題,結合主理人的骨董蒐藏,打造風格不一的房型。一樓附設餐廳花里岸WARIYAN,以法式手法詮釋南島料理,亦別具巧思。

 

旅行博物館 ©黃彥綾/旅讀

旅行博物館 ©黃彥綾/旅讀

 

 

****************************************

黃彥綾

 

《旅讀》雜誌企畫編輯。一九九五年出生,中壢高中、新竹教育大學畢業,主修心理諮商系,卻因離不開文字,在校輔修中文系及文化與藝術產經學程。貓派,海派,期望未來都能以文字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