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頭城職人故事慢旅:從傳統技藝到現代創意的文化漫遊

【作者】 黃彥綾
文、圖_ 黃彥綾/ 旅讀 感謝_ 宜蘭縣政府、挺好Talk
2023年10月號 第140期
2023.10.06

或是低沉,或是溫婉,偶爾如朗誦,偶爾又似歌謠⋯⋯六位頭城職人以其自身故事,帶領旅人走讀蘭陽平原,穿梭在滿溢著對家鄉情感的字字句句之間。

 

匡噹──匡噹──,列車駛過充滿綠意的溪谷,穿越漆黑的隧道。倏地,粼粼波光沁入車窗,令整節車廂彷彿盈滿大海。坐落宜蘭縣最北邊的頭城鎮,既是「開蘭第一城」,也是擁有最多火車站的鄉鎮。

 

今年初,適逢疫情解封、國境開放,宜蘭縣政府攜手以「跟著故事去旅行」為本的文旅策展團隊「挺好Talk」,策展人張幼霖以廊帶行銷的概念,串聯頭城五個漁村及五座車站。透過六位在地職人的生活路徑,以鐵道、里山及里海三個面向,推出有聲故事,敬邀旅客一面聆聽職人們有溫度的解說,一面望著龜山島、漫遊頭城。

 

講出一幢博物館

 

「這裡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有一點鄉下,有一點傳統,也是我一生窮不盡的養分來源。」渾厚而帶有些許沙啞的嗓音緩緩說道,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自述,他從小便在頭城生活,學生時期先後至臺北、臺中修習美術。

 

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

 

「如果整個城鎮就是一座博物館,那會是什麼樣的博物館呢?」無獨有偶,宜蘭縣政府於一九九〇年代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與地方文化保存的理念,與陳碧琳常年在家鄉所做的田野調查不謀而合。二〇一六年,他返鄉擔任蘭博館館長,結合環境教育,持續耕耘地方藝文能量。

 

陳碧琳說,頭城鎮位於蘭陽平原沖積扇北端,為鐵道從西部進入東臺灣的第一門戶,狹長的行政區南北綿延二十多公里,造就「五鐵五漁」的特色。身為頭城囝仔,他表示,每每從外地搭乘火車返家,視線觸及龜山島便昭示著歸鄉,而位於頭城老街上的頭城火車站更是返鄉第一哩的存在。

 

值此之際,在陳碧琳領銜下,蘭博館也推出「蘭博帶路 漫步頭城老街」活動。九十分鐘的導覽,帶領旅客穿行在頭城老街、南門福德祠與北門福德祠間約六百公尺的和平街路段,一探周邊錯落的寺廟與街屋,挖掘其傳遞的頭城歷史文化。比如位在纘祥路上的喚醒堂,即是臺灣重要的鸞堂文化傳播起點;而鄰近南門福德祠的一排紅磚古厝,有著拱柱列及雕花立面,訴說當時日本政府推動西化政策的過往。

 

飾有懷舊壁畫的街屋

 

康灩泉故居舊時為十三行倉庫遺址

 

 

頭城老街一景 

 

蘭調風情 唸唸不忘

 

「火車行到伊都/ 阿末伊都丟/ 唉呦磅空內……」循著臺灣唸歌館館長吳栯禔的歌聲,一路依傍著鐵道前行,別有一番風味。同樣出身宜蘭的吳栯禔,從小學習舞蹈,一次機緣令她成為蘭陽戲劇團初代團員。不曾想,她就這樣紮根歌仔戲領域近二十年,更促使她默默思考如何保存臺灣傳統表演藝術。

 

二〇一六年,吳栯禔買了一把月琴,並在三年後成為國寶說唱藝術家楊秀卿的關門弟子。臺灣獨有的表演藝術形式──唸歌,由一人或多人,配合月琴、大廣弦等傳統樂器伴奏,將故事透過閩南語以說唱的方式呈現。其中內容多取自民間傳奇,反映庶民生活。

 

 

吳栯禔表示,拜師就是一種承諾,不只是對於離世前傾囊相授的楊秀卿,更是對於這項藝術文化。二〇二二年,她翻修一處礁溪四城巷弄裡的老宅,將其改建為咖啡廳,並以此為基地,成立臺灣唸歌館,開辦唸歌體驗及傳承課程。指尖撥弄著琴弦,嘹亮的歌聲從堆著笑意的嘴角唱出宜蘭的山、宜蘭的海,以及巷弄鄰里的趣談,勾勒出充滿人間煙火氣的蘭陽平原。

 

舊草嶺隧道南口擁有好視野

 

駛出隧道沁入一片蔚藍

 

頭城老街南門福德祠

 

 

宜蘭縣第一任民選縣長盧纘祥故宅

 

除了陳碧琳與吳栯禔,本次還有四位職人:莊幼惠、黃士洋、馬素靈及卓志成的精采故事,引領旅客從飲食及生態等不同視角,感受蘭陽生活美學。

 

以故事為核心,挺好Talk本次特邀六位各有專長的頭城職人:陳碧琳、莊幼惠、黃士洋、馬素靈、卓志成及吳栯禔,以其生命經歷引領眾人一探頭城的多元面向。

 

立即追蹤:https://youtube.com/@Goodtalk360?si=45Dt85mi45n5IOEF

 

****************************************

黃彥綾


 《旅讀》雜誌企畫編輯。一九九五年出生,中壢高中、新竹教育大學畢業,主修心理諮商系,卻因離不開文字,在校輔修中文系及文化與藝術產經學程。貓派,海派,期望未來都能以文字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