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發現心台灣】臺東縱谷藝文豐年祭

【作者】 張慧萱
文、圖_ 張慧萱/ 旅讀
2023年3月號 第133期
2023.03.03

起伏稻穗中,一個又一個奇異身影閃現,遨遊的小魚、橫臥的飛鳥、巨大的水分子,獨具一格的藝術裝置,為縱谷增添一層魔幻色彩。走進臺東稻浪中,細品自然與藝術交織的美好樣貌。

 

 

涼爽海風翻過山脈吹進縱谷,季節天書翻過一頁,臺東田野間的人文景致也悄悄換上新裝,春季為向來活力四射的花東縱谷添上一層感性情懷。二〇一七年起,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主辦的「萬物糧倉‧ 大地慶典」,以兼顧生態、生產與生活等理念,建立臺東縱谷新美學。其中,「縱谷大地藝術季」透過邀集海內外藝術家,共同於臺東沃野打造一個個與大地相互輝映的裝置藝術,旅人可追隨藝術蹤影,探訪少有人知的縱谷秘境,體驗臺東鄉土之美。

 

除了藝術裝置令人沉浸於縱谷之美,「萬物糧倉‧ 大地慶典」嚴選出「縱谷百選V Select 100」,挖掘具有當地特色的風土店家,藉由品味豐饒物產感受臺東活力。並舉辦「大地餐桌」市集,除了用雙眼品味臺東面貌,更可以透過味蕾開啟一場五感之旅,感受臺東食農力。

 

稻米之鄉聆大地之聲

 

微風輕拂過面龐,眼前是一望無際稻田,後方是濃霧環繞的中央山脈,來自山上的泉水在田野間淙淙作響,如詩如夢之景,恍如墜入詩人泰戈爾《漂鳥集》中的詩意世界。二〇二二縱谷大地藝術季便以「漂鳥197」為題,藉由《漂鳥集》為引,延著一九七縣道於鹿野、關山與海瑞設置十件藝術品,藝術家們齊聚於臺東田野間,以巧妙借景手法,讓形象各異、獨具特色之藝術品與自然交相映襯,以他者視角詮釋臺東新面貌。

 

翠綠環繞的關山鎮,農人於田野間忙活著,稻穗隨著清風擺動,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景。稻米之鄉「關山」恬淡自然風貌常吸引旅人駐足,遠道而來的藝術家們,也從此地自然與農人關係得到啟發。「叮鈴鈴……叮鈴鈴……」坐落在關山德高里稻田間的「川流不息」,為藝術家董旻晋之作。「川流不息」體現人與土地百年間的深厚連結,藝術品以輕盈木片組成,最上方起伏木片象徵著中央山脈樣貌,下方木條由鐵製品連接隨著微風擺動,緩緩奏出大地之聲。

 

無獨有偶,藝術家安君實同樣被關山大地之美感動,坐落於稻田間之作「孕育」,承載著自然鮮活生命氣息,述說著來自中央山脈泉源的卑南溪,在流向大海過程中哺育了各種動植物與土地,予以生機帶來希望。自然的滋養與農人的汗水,孕育了富饒關山,現今獨具一格的裝置藝術進駐,更是跳脫了傳統鄉鎮簡樸樣貌,繪上一層異想色彩。

 

 

慢活天堂品藝文脈動

 

從關山延著縱谷往南行,便會抵達往昔群鹿之鄉「鹿野」。人們對於鹿野印象可能多半是熱情洋溢的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但除開節慶之日,此地其實是一座慢活小鎮。當地政府為了打造適合長居養生之所,不僅將閒置農地透過租耕方式吸引生產者移居,也積極推廣無毒農法,讓鹿野成為一處鄉村慢活天堂。藝術家們來到鹿野,細細感受悠閒小鎮生活,以全新方式詮釋鹿野。

 

藝術家李維睦作品「在一朵像魚的雲下看風景」,位處於一片麥浪中,仿若一條小魚優游於縱谷之間。藝術家將藝術品設計成座椅,希望旅人能靜坐於一朵像魚的雲下看風景,細品鹿野大地脈動、感受自然與農人交相輝映之美。

 

臺灣藝術家給予大地真誠歌頌,海外藝術家則為臺東鄉野注入異國色彩。英國藝術家Tim Norris 之作「無盡的流動」,坐落於鹿野新良濕地,為了尋找合適媒材,Tim 訪遍臺東各地,不管是在大馬路旁揀選素材,或是在「墓仔埔」採集山棕,Tim 也在過程中逐漸領略鹿野之美。

 

土耳其藝術家Varol Topaç 與香港藝術家胡梓康、郭笑儀,共同以藝術品「涵化」述說異文化碰撞之美,相異創意與文化脈絡,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多元文化面貌。「涵化」以竹子不同切面製成,圓圈形態揭示了自然與文化的無限性。

 

漢人與原住民傳統文化於此交織共融,新移居者也帶來嶄新視野,塑造出臺東縱谷獨特面貌,透過眾人齊心協力耕耘這塊土地,讓此地成為萬物共生的美好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