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做一場關於未來的大夢

【作者】
文_ 柯博晟、吳歆宜
2022.12.02

未知的未來在我們面前展開。我第一次懷著希望去面對它。因為如果一架機器、一個終結者都能夠瞭解人類生命的價值,也許我們也能。──電影《魔鬼終結者2》

 

 

世界正在飛速改變。

 

二〇一〇年,世界各國齊聚上海世界博覽會,一同探討未來都市向「智慧城市(Smart City)」 的轉型彷彿近在眼前,一晃眼十年過去,最新一屆杜拜世界博覽會業已於二〇二二年落幕。

 

所謂智慧城市,指的是交通、工商與能源開始走向數位科技管理,比如二〇一八年為迎接東京奧運,日本大力推動東京發展的「超級生態城」計畫便是一例,隨著全球人口增長,除科技治城之外,也興起了摺疊都市以及十五分鐘都市(15-MinuteCity)的新觀點。

 

一如美國阿拉斯加基奈半島上著名的霍奇大廈(又名貝吉奇塔)─整座公寓大廈容納了整座城鎮(惠蒂爾鎮)的人口,立體大樓中設有醫院、教堂、郵局、超市與學校,只要上下樓層便能夠完成一日生活之所需,彷若一幢末日當中的「諾亞方樓」,該地也被暱稱為「同一座屋簷下的小鎮」。

 

由此衍生一個饒富趣味的問題:當科技日新月異,交通無遠弗屆的同時,網際網路卻提供了一個足不出戶就能與世界連結的機會,隨著虛擬實境與元宇宙世界逐步完善,人類會走得更遠?還是更囿於廚房與客廳呢?

 

 

飛者非鳥,潛者非魚?

 

古今中外先人對於未來的預想並非新鮮事,至少我們可以追溯到中華文化著名的四大預言書:《乾坤萬年歌》、《燒餅歌》、《馬前課》、《推背圖》,它們有別於西方的大型末日預言(如瑪雅預言),更多被解讀與區域戰爭、政局跟部分天災有關,有趣的是,「推背圖」的第五十六卦所說「飛者非鳥,潛者非魚,戰不在兵,造化遊戲」,看似講述戰爭武器(戰鬥機、潛艇),但也何嘗不是講述未來虛擬世界的意象,即使雙目所見都未必真實。

 

不僅如此, 從古至今、由東到西,東晉干寶的《搜神記》,各種超自然事物被稱作東方版《X檔案》;清朝吳趼人的小說《新石頭記》,裡頭基於東方傳統科學幻想出的飛車、海底獵艇;乃至法國科幻小說家朱爾.凡爾納代表作《海底兩萬哩》中對水下科幻世界的刻劃,人類對於想像未來從未停歇。

 

高端科技,低端生活?

 

目光轉到近代,廿世紀大量湧現的繪畫、電影中之擬像,使得過往古人藉由文字勾勒的未來想像圖紙越發具體。早在一九二七年,經典電影《大都會》中就已經描繪出未來都市樣貌,那是一座摩天大廈林立、有著機器人及地下城市空間的城市,近百年後已逐步落實;或許值得人們額手稱慶的是,一九八二年影史經典《銀翼殺手》當中對於二〇一九年洛杉磯的暗黑板想像─整座城市不分日夜被移民外星的廣告影像照耀宛如白晝,一隻大眼凝視著世界─終究沒有成真。

 

作為科幻電影當中一個特殊流派,以《銀翼殺手》為首的「賽博龐克」電影是一扇窺看暗黑版未來的窗口,該類型電影的故事背景常設定為科技發展下人工智能長足發展,掌握此一技術的巨型公司掌握一切資源,底層人士被異化為工具為其所奴役,整體呈現出「高端科技/低端生活」以及「全知人工智慧/脆弱人類」的強烈反差。

 

其代表符號有三:一是高科技世界中的底層社會生活,代表畫面有電影《阿基拉》主角群們為爭奪生存地盤,騎著未來重機與死對頭幫派械鬥;二是華麗高端建築與頹圮的邊陲區域形成的衝突美學,如電影《 艾莉塔:戰鬥天使》中主角總是從廢棄鋼鐵堆的下層都市、抬頭凝望著上流階級居住的空中之城;三是人與機械的結合,正如《攻殼機動隊》或影集《電馭叛客:邊緣行者》中裝載著機械義肢的主角,為生活所迫被迫起義,開啟一趟英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