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編輯室報告】不顫慄,極美麗!

【作者】
文_張芸/總編輯 圖_圖蟲創意
2022年8月號 第126期
2022.08.01

在鬼月,讀一讀《聊齋誌異》應該最應景吧!

 

 

不過,這一篇篇文言文鬼故事,用字遣詞可是比《西遊記》、《三國演義》艱深許多,非中文系畢業者如我的閱讀路,著實顛簸難行。在猛查字典,比對白話翻譯的狼狽之間,「鬼故事集結為何能成經典?」的疑惑捲成了漩渦,幸好一本《經典3.0夢幻之美──聊齋之美》提供了救命稻草,郝譽翔老師深度賞析了蒲老的用字遣詞與孤憤之意,再重讀一遍,果真能感覺《聊齋》把故事說得多麼「恐怖~~」的美,全身的雞皮疙瘩都肅然起敬!

 

這種美,不是為了要賣錢、炫耀的現實功利之美,而是想讓自己可以從裡熨貼到外的舒心之美。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王鴻泰即在〈明末清初的士人生活與文人文化〉中寫到:「明清士人『閒隱』理念的具體落實開展出一套「雅」的生活形式,這套「雅」的生活可以說就是在重新架構起來的時間、空間中,放置進去新的生活內容……,這些內容像是:花木、水石、禽魚、書畫、几榻、器具、衣飾、蔬果、香茗⋯⋯之類『長物』……文人戀物癖般地耽溺在這些物當中,賞玩這些物成為生活重心,進而藉這些物來營造生活情境,作為個人生命的寄託……」因此,《聊齋》一書又何嘗不是蒲老的「長物」、不是他生命的寄託。說白話一點,明末清初的文人一輩子都在努力:將美進行到底!

 

所以,《聊齋》一點兒也不令人顫慄,相反的,它極度美麗。這個月,很榮幸請到郝譽翔老師帶我們一探聊齋之美、一探明末清初文人眼中的舒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