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紮根於流動之地:他鄉之夢

【作者】 甘炤文(Tiger)
文_ 甘炤文、黃雪瀅、蕭上晏/ 旅讀 圖_ 123RF
2022年4月號 第122期
2022.04.18

走出桃園後火車站,卻彷彿走進濃縮的東南亞世界,這個商圈說大不大,然而卻見證臺灣經濟的起飛和轉型,也留存了許多外籍移工青春的履跡。

 

 

滴漏出新未來

 

短短一條延平路上,既有屹立至今的老店,自也不乏後出轉精的門面。

 

走入精潔敞亮的「PhòngTrà¬Adam Quý 咖啡店-麵包」,當班的越籍經理隨即趨前迎上,招呼來客就座;儘管操持著他相對不熟悉的華語,語氣卻顯得分外殷勤,這或許足以解釋何以偌大的門庭總是人聲熱絡,不僅年輕移工呼朋引伴前來,許多過路的臺灣人也樂得前往一探究竟,點食一碗道地河粉或一杯又苦又香的滴漏咖啡,貼近感受東南亞社群熙熙攘攘的別樣活力。

 

儘管後站慣常可見移工面孔成群結隊地出沒、結構出消費主力,然而本區經營活躍的業主並非僅限東南亞商家,比如後站附近、開設於大林路上的「旅人咖啡館」,同樣也是頗受網路推崇的文青系小店。黃偉雯表示,這種空間的「混雜」恰恰可對應於文化的多樣性,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移民社會,來自四方的族群不斷地移徙,新與舊之間亦不斷地融合,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與我從來不是、也不該是一刀兩斷的二分關係。以桃園而言,歷經約三十載生聚後,桃園、中壢火車站周邊目前均已發展出以移工為本體的規模經濟,遊客若想一窺箇中變貌,不妨試著由飲食、購物等軟性的生活面向切入。

 

談起臺灣人對東南亞和移工的觀感,黃偉雯認為,隨著社會發展以及彼此日益頻繁的交流,相較於過去動輒充滿傲慢與偏見的發言立場,大部分民眾在觀念上的確愈來愈進步;然而若矯枉過正,一味採取「同情」、「包容」的扶弱心態來面對這群異鄉人(哪怕有些新住民早已取得在臺身分證件),同樣顯得偏頗而落伍──事實上,這種近乎「上對下」的觀看視域,反映的往往是自身知識的匱乏,或也由於思考的向度過於單一,以至於看不見多元的可能性。

 

「就拿這間店為例,看看老闆將空間打理得多好啊!看看它考究的建材用料和裝潢,完全有長治久安的打算。」黃偉雯輕撫熟柔的椅背皮革,長桌上,我們單點的越南咖啡正順著容器的開孔緩緩滴漏出香醇,就像是一則苦盡甘來的隱喻:也許這些來自東南亞的移工或新住民,當中有部分早已脫離「討生活」階段,卻儼然站穩腳跟、懷著滿腔熱血,準備在這座北方島嶼上滴漏出美麗的新未來。

 

日惹是印尼爪哇島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過去,它曾作為日惹蘇丹國的首都,現在則為爪哇文化及相關藝術的重鎮,充滿濃郁的人文氣息。©RF123

 

在地微旅行,走進東南亞

 

除卻跨國超商裡琳瑯滿目的東南亞小物,黃偉雯也推薦在地重要的文化地標「SEAMi 望見書間」。

 

坐落於印尼小吃店「Ratna Sari」樓上,SEAMi望見書間成立迄今已然邁向第六、七個年頭,它也是全臺首間以東南亞文化為關懷主題打造的書店空間。造訪當日,幾位來自馬來西亞、越南的新住民朋友端出各式家鄉點心熱情接待,並以「過來人」之姿解答我們諸多的疑問;創辦人林周熙則向我們敘明SEAMi 望見書間的經營模式,從一開始獲取徵件企劃的補助款,到後來藉由各項活動摸索經營路線,他始終秉持社會企業理念,不斷深化這方空間與新住民、東南亞移工的連結,另方面則向臺灣民眾招手,邀請大家共同「望見」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異文化社群。

 

這種臺灣和東南亞雙向交流的互動關係,或最能體現於相關的旅行活動設計上。SEAMi 望見書間曾分別推出越南和印尼主題(含穆斯林文化體驗)的單日小旅行,除卻舉辦行前講座、以期替每一位參與者建立基礎的知識概念,前者在內容規劃方面,尤其聚焦於越南美甲文化、流行穿扮等較為人忽略的當代審美議題,旁及在地店家和飲膳特色的介述,來客更得以品嘗一杯苦甜交融的滴漏咖啡,自舌尖感受越南歷史的美麗與哀愁;後者則圍繞印尼傳統服飾以及穆斯林宗教文化進行開展,箇中有趣的議題,包括女性頭巾的包法(可不只有呆板的兩三種!)、伊斯蘭教禮拜的步驟等,口說之不足,導覽者甚至將實地邀請參訪者一同轉往祈禱室,躬身感受其殊聖的儀式進程。

 

此番多元化的嘗試亦不僅限於當時當地,在兩天一夜的「中壢東南亞街區漫遊」 行程中,SEAMi 望見書間更將體驗場景移至滇緬風情濃郁的龍岡,在走訪傳統市集、忠貞文化園區之餘,目前更準備孵孕一樁「夜宿清真寺」的計畫──相信若順利成行,定能打開參與者觀看的眼界!

 

峇里島合該是臺灣人最為熟悉的印尼旅遊勝地了。其中,位於島嶼中西部、崖岸邊上的海神廟,更是觀光客不容錯過的景點。©RF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