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天工開物》科技工藝:織巧飾民

【作者】
文_ Red Vera/ 旅讀 圖_圖蟲創意、視覺中國
2021年11月號 第117期
2021.11.09

屬草木者為枲、麻、、葛;屬禽獸與昆蟲者為裘、褐、絲、綿。各載其半,而裳服充焉矣。──〈天工開物.乃服〉

 

 

緊接於〈乃粒〉之後的〈乃服〉,則是從種桑、養蠶、取繭、織絲⋯⋯一路講到紡織機與各種特定織品、衣物的豐富篇章,將整個紡織產業的相關製程都囊括在內。其後又有〈彰施〉章來講述布料染色技法、以及各色染料的製作。

 

從桑蠶養殖見物種起源

 

〈乃服〉中記載的改良式提花織機、蠶種雜交、繅絲乾燥技術都是劃時代的先進技術,其中又以蠶種雜交影響最為深遠。

 

宋應星記錄了晚明將不同品種的蠶雜交、結成不同顏色絲繭的作法,同時也詳細分析了不同地區蠶種之生物特性,以及所結蠶絲的質地差異。這樣的記載已觸及物種的變異、遺傳與選擇,讓《天工開物》具備了生物學的珍貴價值。

 

法國漢學家儒蓮於一八三七年將《授時通考》與《天工開物》中的桑蠶養殖部分翻譯成法文,瞬間震動歐洲,三年內便被轉譯成義大利文、德文、英文、俄文,成為漢籍西譯史的空前記錄,不但影響了歐洲桑蠶養殖的發展,也成為達爾文研究物種變異的重要參考資料。

 

廣見海內外趨勢

 

明朝商路發達、知識流通迅速,宋應星的論述也展現了博貫中外的卓越性。比如他在〈乃服〉中提及日本進口的倭緞,便因其容易污損而不看好未來市場性;〈彰施〉中又提及蕪湖的藍布飽受中外歡迎的現象,接下來更看好新發明的、藍中泛紅光的毛青布。同時,宋應星也很惋惜西洋布的質料不明、亦不知道其機織技術,可見寫作〈乃服〉時,宋應星也比對過西洋布料。

 

有了靚衣美服,還需要首飾來配。〈珠玉〉一章便記載了珍珠、寶石、玉自礦採到加工的種種技術,也兼談瑪瑙、水晶、西域琉璃(即玻璃)的製作。〈珠玉〉中不僅記載了採珠人用錫管製作的水下呼吸器、以及古代的拖網採珠技術;還記載了用牛羊角膠製作假琥珀、用瓷粉製作假玉器的方法,堪稱人造珠寶指南。

 

後人還原的明朝服飾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