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台味江湖】茶叶蛋蛋的乡愁:从所长茶叶蛋,忆老兵茶叶蛋

【作者】
文_ 黄念椿/ 旅读 图_ 杨美娟、视觉中国
2023年6月号 第136期
2023.06.05

对比过去艰困时期,鸡蛋是只在产妇坐月子时,特别以麻油煎煮而成,以求滋补养身的食疗圣品,随著时代进步、生活富裕,却早已成了日常食材,幻化出多变的餐桌佳肴。如今鸡蛋更成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倒也让人惊异。

 

 

每到午茶时间,我就会忍不住到便利商店买两颗茶叶蛋充饥。这款再平常不过的市井吃食,谈不上是美味,更算不得正餐,充其量是正餐之间的小点而已。能够在各大超商每年创造几十亿的产值,跟关东煮一样也算小兵立大功。

 

茶叶蛋究竟是何时从摊贩小吃摇身成为超商镇店之宝,已不复记忆,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终究还是基隆火车站旁小巷内的老兵茶叶蛋。卖蛋的是一位年长的伯伯,那锅茶叶蛋飘散的咸香与酱郁,就像他浓重的乡音一样让人记忆犹新。基隆冬季阴雨,夏多艳阳,那顶不分暑寒都戴著的圆簷斗笠,就成了他的最佳标帜──但如果当时有商标条例的话,这种标帜一定会被驳回,毕竟全台有多少像这样的老人家卖著各式各味的南北吃食呢!

 

车站旁的老兵,烹煮数十年记忆

 

在夏天,老兵总是傍晚卖到深夜,紧接著冬天才是旺季,约莫十点卖到下午三点就要收摊,否则明日请早。他的茶叶蛋咸淡适中、韵味深长,还带点五香,刚好是我很喜欢的味道,蛋白也够嫩,不像其他煮到蛋白都快变铁蛋了!

 

我想老兵会在巷内卖茶叶蛋,不外乎大马路边阻挡行人动线肯定会被警察取缔;再则冬北季风呼呼吹袭,凄风斜雨,茶叶蛋肯定煮不热,耗费多少木料炭热。故而转战小巷,更有聚拢香气、集中酱味、不致逸散的五感行销功能。

 

在冷风肆虐的北台湾,海边温度又比市区低冽许多,站在临港路口,伞具也要被刮得开花。然而一旦转身入巷,风雨稍歇,眼前就会闪现茶叶蛋与老兵的身影。茶香酱香炭香三香合一,任何人一闻都会知道是「茶叶蛋」,可若要形容是什么滋味,又没人能明白讲得出来。它是如此独立自成一味,不与它味相混。直到整个茶叶蛋都吃完了,还萦绕在口中。

 

旧时精雕细琢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国家地理》杂志有篇介绍嗅觉的文章,说人类在脑海中记忆最长久最深刻的感官正是嗅觉,好像真有那么点道理。搬离生长所在的基隆以后,对那位老兵的印象也逐渐模糊,但那股温软暖厚的浓茶酽香却一直深烙在我鼻间脑门。

 

蒋经国先生说「时代在变、潮流也在变」,而茶叶蛋之味能不变吗?街头巷尾林立的便利商店彻底占据了每个年轻人对茶叶蛋的味觉记忆,也颠覆了我辈对茶叶蛋的印象。

 

小时的茶叶蛋是精雕细琢的产物,从选蛋、洗蛋,白煮后加滷,一颗颗敲出北宋汝窑瓷器似的冰裂纹,再文火轻笃,笃到透绝(即醃笃鲜的「笃」)。个个显得珠圆玉润、软濡适口又能充肠饱腹。如此这般煮出的茶叶蛋,茶香四溢十分入味,拨开蛋壳,满布琥珀色的哥窑「金丝铁线」,裂纹边晕染出了暗透的酱色,型美味纯,散发著阵阵茶香。咬一口蛋白,香滑适口;抿一嘴蛋黄,松软令人回味。

 

 

©视觉中国

 

超商小吃联名再进化

 

原本对便利商店茶叶蛋的印象仅止于充饥功用,不足挂齿。但是昨天下班时肚子饿得慌、血糖低得慌,四肢发抖, 全身无力,便走进超商觅食,寻思著还有什么可供垫肚。却没料到,所长茶叶蛋一口咬下,蛋白软嫩,蛋黄松绵,满口茶香,舌尖微甜,实为茶叶蛋中的上品。如果能在蛋壳上花些功夫,以慢工轻敲的「冰裂纹」焖煮后的「金丝铁线」相佐,兼具赏心悦目,美观大方,就更棒了。因而想起基隆车站的老兵茶叶蛋,谨作此文,聊表纪念。

 

 

©杨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