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别报导】超香泉州

【作者】
文、图_ 王远昌
2023年2月号 第132期
2023.02.15

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海丝香料商贸聚散地、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繁多的称号为泉州树立人文底蕴浓厚的印象。寻著袅袅香火,一探香文化的发源地、世界宗教博物馆。

 

 

位于闽南,与台湾近在咫尺的世遗之城泉州,历史文化丰富多彩,人文积淀极为厚重。时至今日,民间盛行的宗教之风仍为浓烈,庙宇众多遍城乡,香火旺盛兴千年。

 

泉州,既是一座底色浓重的古都,也是一座活力迸发、精进向上的生活之都,寺庙多、善信众、香火旺。「半城烟火半城仙」是泉州的真实写照,这里的「烟火」和「仙」,指的是民间信仰,亦包含民俗、民情和民风。泉州民间信仰的生命力与居民的生活仪式感、人情味,都密不可分:热闹繁忙的施粥赠联、五彩缤纷的鲜花瓜果、农历二十六壮观的「勤佛」、敲锣打鼓的巡境仪式等;还有年节之外的土地公生日、佛诞日等重要时间点,泉州人都要隆重操办一番。正是在热闹的烟火气中,在有拜拜就有神明庇佑的朴素愿望中,民间的炊烟与寺庙的烟火紧密交融上千年,全城氛围如同古时令人目眩神迷的上元灯会。

 

 

满城飘「香」

 

游走在泉州城区,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街巷、古厝人家、路边商铺或寺庙宫观,常不经意飘来阵阵香气。这袅袅香气让我不舍,一时迷恋并探个究竟。寻著香气,我走进泉州北部山区永春境内。这里竹林茂密、鸟语花香、山泉众多,深入其中可重拾历史,寻回生活的原点:遗存的苦寨坑窑遗址,长长的侨韵古街,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五里街尽头的码头许港⋯⋯除了原汁原味的文化,自然生态也是难有胜出。

 

在永春达埔镇山间生活数日,盏盏野茶、袅袅沉香,让我领略一番芬芳优雅、沁人心脾的美好时光。走进这里的人家,发现几乎每一家香炉都燃烧著几炷香,整个房间氤氲著淡淡的幽香。这因泉州不仅是一座拥有近六千处寺庙的禅意之城,更因它是中国香文化发源地。

 

达埔镇拥有二十多个村,人口近十万。据我入住酒店的曾经理介绍,村民大都会每天进香,除了拜佛、祭祖外,有习武的村民每天也是用一炷香的时间(约半小时)活动身心。细细闻来,村子的空气仿佛都在淡雅芳香中舒卷。

 

村民说:「那就对了,我们燃的是永春当地特有的『拜拜香』。这种香可以说是大自然赋予的,它用的檀香木、柏树、泽兰、公丁香、陈香、茯香、灵香草等十几种植物,都产自永春的大山深处。香芯竹签专用当地的毛竹,天然尽燃,幽幽清香,没有刺鼻的味道,反而可以平静心神。」

 

泉州仅永春县就拥有三百余家制香企业,制香技工超过三万人。禅香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出口量高居全国第一,二〇二〇年更实现产值一百零二亿元,可以说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寺庙祠堂,都有来自泉州的香火。庙宇前寄托著人们种种美好愿景的禅香,约四分之一出自泉州,其篾(音同灭)香堪称「中国手工香鼻祖」。

 

根据纪录,永春一带的制香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鼎盛于宋元时期,该地对泉州香料的进出、生产与辐射,有著举足轻重的地位。永春篾香的制作方法,是由唐宋移居泉州的阿拉伯蒲氏家族后裔蒲寿庚引进发展。其以细小竹篾为骨,选用上等芳香植物和中药配制的名贵香粉,经沾、搓、浸、展、抡、切、晾、染、晒九道工艺制作。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半点粗心,尤其必须把握好浸与晒的时间与火侯,才能达到色泽、香味、外观与中途不熄火的标准。

 

今天的永春篾香在用料、制作技艺、产量及出口等方面创造了许多之最,摆进泰国大皇宫,插进韩国青瓦台,树立「中国香都」和「中国制香基地」的国际形象,「香」不可没。为此,泉州还在达埔镇兴办「制香产业园」,引导企业把香产品向创新创意、高端精品、养生保健和文化礼品方向发展。此外,永春不乏开设观光工厂示范点的制香业,佛香、沉香、日用香品、香材料、檀香原木、沉香原木、香木雕刻、香工艺品、香用工具等,都可在此选购。

 

 

历史以来,香与泉州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除了传统宗教朝拜的香品外,近年因应现代生活,香产业更与时俱进开发各式新产品。比如早上起来的时候,可以点一支「醒神香」提神醒脑;工作时,可以点上一盘沉香,让身心沉稳平静;喝茶时自己动手做一炉沉香,茶香伴著沉香享受一番香醇时光;开车时,可以用车载薰香器,缓解开车的疲劳和塞车时的烦燥情绪;夜晚来临,则可以点上「安神香」,伴著香气安然入睡。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更促成香产品与中医结合,让芳香避秽的外用香囊、口鼻喷剂等带火泉州香业的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