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别报导】既生山,何生路?

【作者】
文_ 黄彦绫/ 旅读 图_ 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三区养护工程处甲仙工务段
2022年10月号 第128期
2022.10.20

今年五月,睽违十三年,南部横贯公路终于迎来全线复通。适逢其通车五十周年,一同穿山越水,驶入令人沉醉的山林美景,找寻南横印记。

 

 

睽违十三年,因莫拉克风灾而中断的南横公路,宣布修复完「最后一哩路」,于今年五月一日迎来全线复通。不少民众为见证历史性的一刻,前一晚便出发至梅山口排队,车阵绵延逾四公里,足见南横公路的魅力。

 

众所周知,一九六八年动工的南横公路,建立在地质脆弱的山脉间,道路穿山越水,逾六成路段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上;设计比照中部横贯公路,以人力修筑。开路过程十分艰钜,共计有一百一十六名工程人员因落石、坠崖、爆破、施工现场崩塌等意外罹难。

 

一九七二年,这条险峻的道路正式通车,承载了许多人的山林记忆─到桧谷观巨木森林、至垭口赏壮丽云海、赴雾鹿峡谷探奇险地形⋯⋯更别提为许多五、六年级生刻画青春的「救国团南横健行队」。然而,公路自建成后,每逢地震、汛期,时因灾情而中断,近年更因永续意识兴起,也有南横就此不修、重归山林的声音。既生山,何生路?这条筑了又断、断了又筑的道路,究竟为何存在?

 

与天争路,险境处处

 

前人筚路蓝缕所打造的南横公路,为台湾三条横贯公路建设之一,部分路段为日治时期理蕃警备道「关山越岭道」,显见该路对于连结台湾南部山地与平地的重要性。一九五七年,政府制定台湾公路网系统,其中横贯公路系统旨在改善台湾东、西间的交通阻隔。隔年,公路局开始推进南横公路的作业,前后勘查三条路线,并于一九六八年,正式以「关山越岭道」为基础,新辟多处路段,才筑成这条气势磅礡的道路。

 

根据一九七二年公路局施工现况报告,南横公路全线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约三千四百人,包含荣工处、农垦处、陆军协建工程管理处、警备总部职训总队队员及民工等。其中,荣工处队员曾为中横及北横协作,拥有较为丰厚的高山公路修筑经验,最高曾集中十九个分队人力,为南横全力赶工;当时虽已开始动用到机械施工,但地势耸峻之段,仍全赖人工以绳索垂吊于半山腰施工。

 

 

山区处处危险,在《垭口之巅─南横青山在》一书中,便记叙过往参与工程人员宝贵的筑路经验。前总工程司包芷渝便曾分享:他遭逢坍方路段、连人带车摔落,当时他以手强撑,避免跌落溪谷。刚巧一旁有七、八位荣民在清坍方,他于是狼狈地向这群人求救。当荣工们将他抬上担架时,他听到众人在为其头的朝向争执。而后才知道,习俗上若是已逝世,头应朝向下山的方向,可见其伤势严重。

 

此外,当时勘测地形、规划道路,也不若现今科技发达,在深山进行测量工作十分辛苦。曾参与中横公路测量工作的前段长刘翼东受访时,以其在南横东段作业举例,「天龙桥到利稻这段路线非常险恶,几乎都是垂直峭壁,甚至一坡两分,高差在两百公尺以上,测量工作非常艰钜与辛苦,我们等于是在峭壁上进行测量工作。」

 

英灵载道,轶事叨叨

 

驶进青翠的南横公路,「喀拉喀拉」声不绝,车轮敲响的不仅是为山峦串接的过道,更震响无数辛酸血泪回忆。沿线部分桥梁及隧道,常以殉难工程人员命名,为之纪念。比如「炳才桥」、「进泾桥」、「进泾明隧道」及「武雄桥」,分别是纪念施工时发生意外的荣工队小队长李炳才与段长苏进泾,以及豪雨过后、视察中遭落石击中的段长陈武雄。值得一提的是,苏进泾的儿子苏俊铭及其外孙女谢灿伃也同样服务于公路总局,「进泾明隧道」更是由苏俊铭监工完成,「三代公路人、一脉公路情」令人动容,蔚为佳话。

 

事实上,殉职的工程人员不仅为道路添上感人的故事,还诞生著名的恐怖轶事。位于公路最高点的「大关山隧道」,为全台著名的「猛鬼隧道」。相传当初以炸药开凿隧道时,有七名工人因逃生不及而被炸飞到隧道顶端,被水泥永远封存。行经隧道时,忌讳抬头往上看,以及被隧道落下的水滴到,否则会遭逢怪事。先不论该事件从未经证实,但这则谣传却说明一件事─南横公路的开凿过程,绝对十分艰辛,使人深信公路上有著充满遗憾的怨灵,这则传闻才会一代一代被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