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民国风流】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只留清气满干坤

【作者】 闻廷
文_ 甘炤文/ 旅读 图_中新社
2022年5月号 第123期
2022.05.30

作为动荡时局中刻苦自惕的教育家,梅贻琦不仅以刚正廉洁的品格见闻于世,其投身办学的热忱、主持教务的用心,也使他成为两岸清华人心目中永远的校长。今年五月十九日适逢其逝世六十周年,为文纪念之。

 

 

大学、大楼与大师

 

据《大学与大师》一书作者岳南的考证,在一九一一至一九三一年间,清华来来去去更迭了好几名校长,此间任期最长者不过四年,短则一天、乃至于数小时不等──之所以如此,乃因彼时正值国事危阽之秋,许多年轻学子莫不偾张著爱国心志,动辄发起学潮和抗议活动,如此激烈的言行举止自也冲击到既有的学术官僚体系,包括罗家伦在内的诸多名家,皆自清大校长之位狼狈退场,甚至收获了不少「骂名」。

 

一九三一年,梅贻琦临危授命,接下堪称烫手山芋的清华校长一职。在就任典礼上,梅贻琦率先叙明了他的治校理念:「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换言之,大学之所以成其大,不在于表面宏伟的硬体设备,而在于此间作育英才的学者专家,如何带动学术的生产以及知识的传播。

 

是以在职期间,梅贻琦无不设法延聘人才、健全系所,并遵循「教授治校」、「学术自由」等理念兴学;除此之外,他更以身作则,主动放弃各项校长专享的礼遇,包括家佣薪酬、电话费补助以及每年两吨的燃煤提拨等,为的是将更多资源留予发展校务──尽管贵为一校之长,梅贻琦的生活条件并不优渥;事实上,韩咏华师母有时尚须亲制糕点、摆摊鬻售,方能支应家庭的整体花销。

 

兴许是其廉洁自守的形象在师生间传扬开来,清华大学在梅贻琦戮力的整治下亦逐渐步入正轨,成为许多年轻子弟心向往之的高等学府。据闻曾有人询问梅贻琦,何以能让这群桀骜不驯的清华学生就范,不再寻事?一改平素谨严寡淡的形象,梅贻琦如此打趣回道:「大家倒这个,倒那个,但就是没有人愿意倒梅(楣)吧!」

 

永远的清华校长

 

一九五五年,梅贻琦进而转往台湾,衔命筹备清华在台复校事宜。从选址、建筑施作到图书添购,在他无微不至的协力下,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率先成立,为这所「新校」的软、硬体建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持校务期间,梅贻琦亦尝兼任教育部长、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国家长期科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等职,然而无论置身何位,他始终未尝离开心心念念的清华。表面上,位高权重的他风光典掌钜额的清华校务基金,然而其实际的生活状态却依旧贫窭如洗;及至暮年,他因罹患骨癌而入院接受治疗,相关医药费用尚且由校友代为募款筹措──作为陪伴其一生的夫人,韩咏华曾回忆道:「他给多少钱我就过多少钱的日子,从不计较也不干预他认为该做的事。」

 

一九六二年五月中旬,长期积劳的梅贻琦终因不敌癌症袭扰,病逝于台大医院。数周后,在众人的督视下,其祕书开启了他生前几不离身的手提包,发现里头并无长物,却俱为清华基金历年的账册资料;此间,每一项专款专用的收支内容均井然有序地记载,如此桃李未言的风范,令在场观者无不堕泪。

 

同年十一月,相关治丧人士决意将梅贻琦落葬于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内;隔年,由书法家于右任题写之「梅园」二字进一步泐石,确认了一代教育家终极的长眠之所。

 

自一九三一年担任清华校长以来,梅贻琦孜孜矻矻、满心推动校务发展;及至渡海东来,亦想方设法在艰难的时局中留存大学道统,创制学术格局,历数十载而不懈的努力,终使他成为海峡两岸所公认、「永远的清华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