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戏说古早】诡秘莫测「不良人」:是贱民?还是公差?

【作者】
文_ 李开周 图_ 图虫创意
2022年4月号 第122期
2022.04.28

古装悬疑剧《风起洛阳》中,经常能见到一处古怪地点「不良井」;生活其中的众人也拥有一个古怪身分「不良人」。现实的洛阳中真有不良井吗?武周或者大唐的不良人,究竟是贱民还是公务员?

 

 

小小不良人,大理寺卧底

 

大理寺是古代中国的高级审判机构,近似最高法院,同时又兼具一些缉捕职能。大理寺亭长则是隋唐时期设不良井,网友推测现实地点可能为龙门石窟。立的低品职衔,负责协助大理寺少卿整理案卷、缉拿嫌犯。至于亭长裴谏,《旧唐书》、《新唐书》以及现存武周文献里都没有这个人,应该是《风起洛阳》原作者马伯庸和编剧团队虚构出来的角色。

 

裴谏为何要封锁不良井,禁止不良人出入呢?为了抓捕高秉烛。高秉烛又是谁呢?看过这部剧的朋友都知道,高秉烛是本片主角,早年就在不良井生活,不仅是不良人,而且做过不良使,也就是不良人的首领。此人曾经违反禁令,与伙伴擅自离开不良井,致使伙伴被杀,其他不良人受到牵连。为了给伙伴报仇,高秉烛潜身大理寺做了一名小小的仵作,却又不幸牵扯到几宗谋杀案遭到官方通缉。

 

承蒙圣恩,侍卫成人上人

 

就在大理寺抓捕高秉烛的同时,有一支皇家卫队也在抓捕高秉烛。这支卫队叫做「内卫」,队长是「奉御郎」武攸决,副队长是武攸决的妹妹——人称「月华君」的女主角武思月。高秉烛是虚构角色,武攸决和武思月兄妹也是虚构角色。不仅如此,就连内卫也是虚构出来的组织,因为唐朝皇帝和武则天都没有设立内卫。

 

唐朝前期和武周时期,皇家卫队并不叫内卫,而是叫做「南衙十六卫」。这十六卫分别是:左卫、右卫、左骁卫、右骁卫、左威卫、右威卫、左武卫、右武卫、左领军卫、右领军卫、左金吾卫、右金吾卫、左监门卫、右监门卫、左千牛卫、右千牛卫。每个卫至少都有几百人,皆负责保卫皇帝、皇宫和京城的安全。各卫之间互不统属、互相牵制,直接向皇帝负责。从职权上看,武氏兄妹应该是十六卫当中某一卫的首领,只不过更受女皇帝武则天(剧中「圣人」)的宠信,所以出镜率比其他各侍卫高得多。

 

奴婢贱人,律比畜产

 

唐朝有没有贱民?有。武则天治下有没有贱民?也有。唐朝前期和武周时期共用一部法典,叫做《唐律疏议》。这部法典将国民分为五等:第一等「官户」,也就是官员及其亲属;第二等「良人」,也就是平民;第三等「杂户」,指的是世世代代都要为官府或军队服某种劳役的家庭,例如为军营服役的「番户」、为宫廷服役的「乐户」、为官田耕作的「庄户」;第四等「部曲」,是依附于某些大将、高官或者世家大族的半自由民;第五等「奴婢」,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除了第一等官户和第二等良人,剩下三等都属于贱民。

 

战争创造贱民

 

《风起洛阳》里那些被封禁在不良井的不良人到底是不是贱民呢?肯定是。不过历史上并没有不良井,只有「不良人」。另外作为一种特定称呼,「不良人」在唐朝并不是用来称呼贱民,而是当时社会上对基层公差的俗称。

 

现存文献中,总共有三处提到「不良人」。一处是在《旧唐书》第一百零九卷,唐玄宗在位时,一位名叫张瑄的官员被诬陷谋反,主审官命令不良人对其严刑拷打,将脊椎和四肢都拉断了。一处是在《朝野佥载》第五卷,唐太宗在位时,某人与后母通奸,这行为在唐朝属于十恶不赦的重罪,因此在即将东窗事发时,继子偷偷去外面打听消息,结果被不良人发现端倪,扭送到县衙。

 

另一处也是在《朝野佥载》第五卷,某高官跟随唐太宗攻打高丽,将一位年轻貌美的高丽姑娘占为己有带回长安。某天深夜,高丽姑娘逃走,唐太宗命令长安县和万年县(长安城区治安由两县分管)的不良人全城缉捕,三天后在一座空房里抓到高丽姑娘,最后押送其至长安东市砍头示众。

 

在最后这个故事里,高丽姑娘就属于贱民阶层。但她本来并非贱民,只是在战争中成了俘虏,然后被大唐高官当成私人财物。事实上,在唐太宗、武则天等所谓「圣君」的统治期间,中国之所以拥有一个庞大的贱民阶层,就是因为长期对外战争将成千上万的无辜者变成了贱民。而那些搜捕她的公差,心狠手辣、为虎作伥毫无同理心和同情心,真正算得上「不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