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婆罗洲雨林探险记:巴哥国家公园╳黄一峯

【作者】 劳郁 李智凯 张慧萱
文_ 吴歆宜、张慧萱、李智凯、陈育升/ 旅读 图_黄一峯
2022年3月号 第121期
2022.03.09

一八五四年,英国博物学家华莱士抵达婆罗洲,打开生态基因宝库大门。百余年后,生态玩家黄一峯追随著其脚步,展开惊叹连连的婆罗洲之旅。

 

 

自然怪咖成生态专家

 

婆罗洲位处马来西亚、印尼与汶莱三国,是世界上的第三大岛屿。岛上生物的神奇美丽,使得许多生态爱好者前仆后继,其中便包括年少的黄一峯。从小热衷于生态观察的黄一峯,是众人眼中的「怪咖」,生长在台北都会区的经历使他对于自然更加神往,他会在睡前观察蚊子的型态、在路上细瞧各种动植物,于他而言自然从来都不在远方,自然就在他的生命中。

 

「我从来都认为兴趣与专业可以并行。」黄一峯说。热爱自然的他也将兴趣与工作结合,透过设计自然图书让他得以「边做边学」,更加深入了解生态的奥妙与丰富性,四次荣获金鼎奖的四本书籍通通与生态有关,《台湾赏蝉图鉴》便是他获得金鼎奖美术编辑奖项的第一本书。在每天工作都与「自然」接触的情况下,黄一峯越做越知道读者需要什么,丰厚的经验甚至让他「做而优则写」,出版了自己的自然图书《婆罗洲雨林野疯狂》。

 

去婆罗洲就别睡了!

 

在黄一峯眼中,婆罗洲就如同一座「魔幻之岛」。在婆罗洲这座巨大的生态基因宝库中,不仅白天有令人著迷的动植物出没,更多的是仅有在夜晚现踪的生物,「到婆罗洲都舍不得睡觉。」他说,身处雨林当中的每分每秒都要全神专注,因为随时都有不同的稀有动物从眼前飞掠,一瞬间的机会如果错过,有可能就是一辈子都错过了。

 

雨林当中的生物千奇百怪,比如巴哥国家公园的「长鼻猴」、「胡须猪」便是其中的明星物种。「长鼻猴」生活在在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市的巴哥国家公园(Bako National Park),牠们有著大鼻子、大肚子与白屁股,不过只有公猴有长鼻特征,而手脚趾缝间的蹼,使其能轻易于红树林泥滩中行走。

 

长鼻猴©黄一峯

 

而「胡须猪」则有著比一般猪只更硕大的身形,加上布满胡须的面部,常令人感到惊异。此种野猪活跃于早晨和夜晚,能够能适应从海口红树林到热带森林中的多变环境,使牠们成为巴哥国家公园内常见动物之一。

 

来到婆罗洲雨林也不可错过森林中的奇花异草,巴哥国家公园内的猪笼草被当地人称为「猴子杯」。猪笼草长相奇特,由叶子化成的补虫笼内含有消化液,其透过分泌糖蜜吸引猎物进入笼内,别具一格的型态常令旅人们感到万分惊奇。

 

动植物天堂飞速瓦解

 

虽然婆罗洲为世界上丰富的基因宝库,但人为开发与物种保育长年以来在此地互相拉扯与竞争,黄一峯说:「除了保护区外的地方就像生态孤岛。」他曾在婆罗洲的京河沿岸遍览生态之美,但在出了保护区后,大片经济作物棕榈树映入眼帘,令人感到质疑的是,将众多生物全都限缩在仅剩的保护区生存,无异于是另一种生态窄化。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近年婆罗洲当地人透过吸收网路资讯,越发了解婆罗洲雨林的珍贵性与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促使人们生态保育观念渐渐转变。

 

城市亲子家庭自然课

 

「我希望用生命影响生命。」黄一峯郑重地说。在他从小到大的观察经验中,发现成长于都市的孩童对于自然环境接触有限的情况下,长大后对于自然议题通常较漠不关心,所以他希望能照顾到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们,当孩子们透过观察自然进而对动植物产生同理心,成年后或许会对与生态有关的议题或政策更加关注。加上透过「亲子共学」的方式,除了是教导孩童自然知识,更是一场家长们的生态课,自然野趣藉由家庭方式带领亲子一同进入自然中,不仅凝聚家人感情,也让生态教育落实到不同年龄层上。

 

黄一峯从不觉得自然只在远方,「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到底能看懂什么?能否体会动植物的生存困境!」因此,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不需要远征非洲、美洲才是生态教育,生态就在每个人家附近的公园,只要有心,走访一次公园便是场生态探索之旅,自然生态从来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黄一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