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推荐】图解台湾民俗

【作者】
李文环、林怡君
2022.01.10

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愈趋城市化,设备和机能愈随之欧美化,先民的智慧与传统渐渐被代换。旧习虽渐从生活消失,社会仍有热心传递传统民俗者,也有欲藉与欧美不同的在地文化振兴观光产业者,表达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共同关怀。

台湾先民多源自闽浙粤,原本的汉人时令习俗,因时空距离有了独特的变化,加上不同区域的原住民传统,进而丰富了台湾的民俗文化。民俗学者李文环、林怡君所著的《图解台湾民俗》(热闹逗阵版)以「人同自然、人对生命、人与社会」三个面向来解析台湾民俗,归纳出「岁时节俗、生命礼俗、生活习俗」三大类。

中国的节庆多依时序,以自然规律归纳出四季的养生调息,亦希望由祭祀仪式祈求神明或祖先的庇佑、感谢天地恩赐的平安丰收,而个人的生命礼俗,则以仪式、行为型塑当事人在人生阶段的生命价值与责任,都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与感恩。

书中岁时节俗类以时间为轴,从阴历一月至十二月逐月简介各节庆民俗,并附上说明如准备供品、正确拜拜、烧香有哪几种香⋯⋯等疑难解惑,譬如庙宇中间多用栅栏或矮板阻挡,原来中门是神明出入的专用圣道,一般信徒要从庙宇外的右侧、公石狮坐镇的门进入,从庙宇内的右门出,这是因为左青龙右白虎(从室内往外看的方向),取「入龙喉(跃龙门)、出虎口(除煞)」的典故。

生命礼俗、生活习俗类则包含人生从怀胎到尽头,藉由不同阶段的仪式,感受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与责任,如为了安产护孕到孩子出生而敬胎神与床母,希望孩子平安长大并关心其未来兴趣,周岁时要抓周,另外还有日常食衣住行,如办桌、用餐及举箸礼仪等,都藏有敬天表谢意的祝福涵义。

依自然过日子,是先民的传统与智慧;看手机过日子则是今人的习惯,古人没有手机,生活贴近时序而不无聊,虽然有些礼俗在今日看来近乎迷信,但不妨在匆忙中试著把手机放下,以敬畏天地感恩的心,仰望一下夜空,让心感受一下时序吧。

【作者简介】

李文环

  高雄市大寮区人,高雄师范大学台湾历史文化及语言研究所副教授,文学博士。专长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致力地方文化资产之调查、研究与保存,近三年代表作品《空间与历史:旗山文化资产之历史论述》。

林怡君

  屏东县东港镇人,目前就读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博士班,任教于屏东县东新国中,喜爱创作、拍照、民俗活动,著有硕士论文〈东港迎王与家将阵头研究——以丙戌正科为例〉。

【资讯内文】

作者_李文环、林怡君

绘者_三娃、余正隆

出版_好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