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汉唐金光所来处:丝路枢纽,调出文化鸡尾酒

【作者】
文_ 李纯瑀、张芸、张慧萱、黄彦绫、吴歆宜、李春娇/ 旅读、武仲林、程惠敏、张芸芸、蔺安旸/ 中国旅游 图_中新社、CTPphot、王铭伟/ 旅读
2021年9月号 第115期
2021.09.06

从周到秦汉、魏晋、隋唐,中华文化历经一千六百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不但能从容输出物资、技术,更有胸怀与能力在保有自己特色之余,大量吸收、消化西域而来的多元文化,从而造就更丰富的汉唐金光。

 

 

汉时张骞第二次出使,较第一次更为密切地串联起西域诸国与汉朝之间的关系,再加上东汉班超的强力经营,不但使西域诸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咸以中原统一王朝马首是瞻,天山一路、中亚草原的这片西域之地,更成为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桥梁,塑造了人类文化史上极为精彩的历史记忆。

 

穿越这片土地,横贯欧亚大陆、连接多个文明的重要通道—丝路,其上的主角自然是曾经长时间被当做货币及重要外交酬码的丝绸,除此之外,瓷器、茶叶、漆器、火药、造纸术、印刷术,以及冶铁技术、水利灌溉技术、医学、针灸术、屯田制度等等也一并从此路西去,件件影响了沿线国家及世界历史的发展。

 

与此同时,一路东来的天马、玉石、琥珀,乃至我们日常吃的大蒜、胡萝蔔、葡萄、香菜等,亦无一不是透过丝路上的枢纽—西域,或为其上所产之物,东传至中土的成果。此间尤为重要的是,除了看得见、摸得著的商品外,在这片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土地上,所交融荟萃出的舞乐、艺术、科学技术、运动、宗教等精神内容,更丰富了中原文化,促使汉唐金光得以闪耀至今。

 

竹笛横吹乐舞轻快-胡乐胡舞

 

西域独特的艺术风格深深影响了东方音乐与舞蹈形式。不管是壮阔清朗的胡乐,或是欢快动感的胡舞,独具活力的文化从汉朝时期传入中原后,历经魏晋与隋唐演变,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乐舞型态。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王铭伟/ 旅读

 

「汉朝鼓吹乐」与东传的西域胡乐、胡鼓息息相关,最初胡乐多用于军队仪仗中。《晋书.乐志》便证实了汉朝所传入的胡乐,为中原音乐开创全新形式,张骞也曾带回胡乐〈摩诃兜乐〉。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和吹奏乐为主的乐种,并分鼓吹、横吹两类:鼓吹出自北方游牧民族;横吹则来自西域,因丝绸之路而诞生。

 

张骞通西域后,不仅带回独特胡乐,也使「龟兹乐舞」一并传入中原。相传于此之前,便有诸多西域乐舞在民间流传,深受长安人喜爱。自古龟兹人便相当爱好歌舞,加上位处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文化交流昌盛,为西域乐舞艺术的代表。隋初时朝廷便设置七部乐,炀帝时又定九部乐:清商、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与礼毕。唐初继承隋朝乐舞,共有唐十部乐,此时乐舞的兴盛,不仅得力于统治者提倡,还因汉唐间众多龟兹艺术家们来到中原,将龟兹乐舞的精粹广传四海,使得中原音乐、舞蹈与文化更上一层楼。

 

曲项琵琶©武仲林/CTP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