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华丽岛的冒险:乘风破浪,你来我往

【作者】 闻廷
文_ 甘炤文、林德俊、徐孝晴/ 旅读  图_ 视觉中国、CTPphoto
2021年8月号 第114期
2021.08.03

连横在《台湾通史》一书中尝言:「洪维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为子孙万年之业者,其功伟矣。」姑且不论字里行间隐含的本位主义,若自历史发展的轨迹来评断,孤悬汪洋间的台湾诚然称得上是典型的移民社会──除却世代于此繁衍生息、分属南岛语系的原住民族,偌大的宝岛,在历史的滔天巨浪中的确迎来一波又一波「渡大海,入荒陬」的移民高潮;短短三四百年间,朝代的更迭、政权的递嬗以及各种文化体系的颉颃交锋,亦使得斯土斯民逐渐积累出丰饶又壮丽的庶民记忆来。

 

 

降及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间,随国府转进台湾的大量移民,在质与量方面不啻最为可观;历史学者林桶法参照户口普查报告书等文献资料,除却归纳出彼时迁台者的籍贯、职业类型和教育程度,更推敲其所造成的影响,往往在融会中蕴涵著冲突,扞格间又设法不断协商、转化,终于模塑出当代台湾兼容并蓄的面貌。

 

除却政局变化导致的大规模人口移动,此间,更有许多文士名人因缘际会下来到台湾,他们泰半以过客之姿、在居游期间掬一把丰美的宝岛风物,又反馈出极具启发性的形上资产:梁启超应林献堂之邀,访问台中诸地,所闻所见每令他产生「本是同根,今成异国」的感喟;张爱玲因搜集写作资料过境台湾,并与白先勇、王祯和等青年作家会晤,成就一段文学史上的佳话;郁达夫持官僚身分前来考察,尽管一言一行不免遭日方掣肘,依旧为台湾艺文界带来五四运动和创作思潮等新讯;至于风情万种的李香兰(山口淑子)更曾数度登「台」,所经之处动辄造成万人空巷的效应。而献唱之余,她甚至接演《 莎韵之钟》、在电影中巧扮泰雅族少女,由是坐实了大东亚语境底下,族群身分与家国认同的暧昧越界。

 

回顾这一段段难以复现的历史场景,台湾作为东亚岛链的中枢、大陆与大洋交汇的门户,当中族群和文化彼此交相浸染的程度,恐怕远比一般人想像中来得繁丽多彩──「大胆走出去,世界走进来」等口号喊得镇天价响以前,这群才子佳人便已身体力行,率先在乘风破浪的旅途中留下了你来我往的见证。

 

©Top Photo Corp/CTPphoto

 

盛年犹存渡海心

 

寻溯台湾历史,无论短暂栖止或选择永久落户,这些不同时期渡海而来的风流人物,无疑都壮大了在地的文化阵容,其人其事在日后也都化为珍贵的养料,润养著各个世代的心灵。

 

与此同时,台湾亦未尝停止对外输出人才的脚步。据历史学者陈敬瑜观察,战后至一九七八年间,受经济、社会和移民政策等影响,不少知识分子均对海外生活心生向往,在「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的顺口溜带动下,一批批小留学生纷纷携带各自的成长背景,前仆后继地转往大洋彼端深造,在东进过程中,不仅体现如同先祖一般冒险犯难的性格,而「番薯不惊落土烂」的海岛精神,彷彿也再次获得了显微。

 

尔后,随著台湾社会日渐走向开放,九〇年代以降,两岸间的往来互动日益频密,更有不少陆籍或东南亚裔的人士经由通婚、求学等管道纷纷自原居住地移驻台湾;他们有的于学成后旋即返抵故乡,将所汲取的知识和经验传扬开来,有的则持续与这片土地产生更加深刻精邃的连结关系,替海岛身世延来了多元的脉动活力──如今,从原住民到新住民,从坐此望彼的「落叶归根」到脚踏实地的「落地生根」,历史悄然翻过一页,未来所有离合聚散的篇章,诚然值得大家共同期待。

 

曾经, 台湾是孤岛, 每予渡海之人「浩荡孤帆入杳冥,碧空无际漾浮萍」的苍茫感,毕竟经此一去,前程动辄死生难卜;然而,台湾却也是名副其实的宝岛──宛如初生的胚婴,浮悬于母胎羊水般的婆娑汪洋间,来人风尘仆仆地著陆以后,方知一场华丽岛的冒险才正要展开!

 

©Top Photo Corp/CTP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