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金鱼满唐】一窥清代皇室饮食爱好─皇上的菜单:膳底档

【作者】
文_谢金鱼、图_图虫网、视觉中国
2020年10月号 第104期
2020.10.22

清中叶,御茶膳房正式成立档案房,除了用料的报告之外,也纪录了皇帝每天食用的菜单,在这些档案中,包含皇帝赏了谁什么菜、或者谁送上了什么菜,从这些赏赐与奉献的纪录中,宠辱爱憎一目可知。

 

 

记得小时候有一阵子流行过「满汉全席」这个词,但何谓满汉全席?谁也说不清楚,只记得好像会是一个巨大的圆桌,上面摆满菜肴,旁边有几个穿著清代宫女服装的女生站在旁边。这阵子看了《台湾菜蓬莱百味》一书,才知道小时候流行的满汉全席其实纯属噱头,主事的师傅们其实也搞不清楚状况。

 

既然如此,那又为什么会有「满汉全席」这个说法呢?其实这跟清宫当中赐宴的规矩有关,「满席」赐给旗人官员、蒙古与其他边疆地区的王公贵族,满席有许多面点、肉品,而「汉席」则颁给汉人官僚,菜色就比较多元。网路上或者一些有卖「满汉全席」的餐厅宣称,满汉全席是康熙时代提倡满汉融合而举行的盛宴,这也是毫无根据的说法,毕竟满汉之别是清帝国的国本,居于统治阶层的康熙更不可能主张族群平等,我想这些说法比较像是后人附会之说,而非真实。

 

清初皇室宴饮仍保有游牧色彩。©武仲林/CTPphoto

 

 

谁给皇上做饭吃?

 

但说到皇帝的饮食,自然不像我们小户人家想吃什么就煮什么,一切都有专人负责,在明清的宫廷中,称为「御茶膳房」,顾名思义,除了管吃也要管喝,御茶膳房由皇帝从皇室中选择一人来主管其事,底下则有不同的分工。御茶膳房供餐的对象很庞杂,上至皇帝太后、下至妃嫔皇子皇女都由此供给之外,在宫中服役的太监宫女或其他工作人员,也都向御茶膳房领饭,因此,御茶膳房的工作量一定是相当庞大的。不过,妃嫔以上其实都有自己的小厨房,可以做点私房小菜吃吃,但主要还是从御茶膳房来配送。

 

中研院邱仲麟教授曾经研究过明代的宫廷御膳档案,在《宝日堂杂抄》中留下来的这份档案并没有详列出皇帝吃了什么菜,而是明确订出不同的材料数字来对应不同身分的用餐者,比如皇帝一个月的膳食用掉的肉品有:「猪肉一百廿六斤,驴肉十斤,鹅五只,鸡三十三只,鹌鹑六十个,鸽子十个,薰肉五斤。」,但年幼的皇子皇女们就只有:「猪肉十五斤,鹅二只,鸡四只,猪肚二个。」数量不成比例之外,品项显然也少得多了,能做出来的菜色也显然与皇帝不能相比。

 

清代的宫廷早期大多承袭明代制度,可惜的是,明代的宫廷饮食档案寥寥可数,我们无从推知当时的皇帝会吃什么,只有一个明末的老宦官在《酌中志》中列举了不同时令会吃的东西,比如「烧鹅、烧鸡、烧鸭、烧猪肉,冷片羊尾、爆炒羊肚、猪灌肠、大小套肠、带油腰子、羊双肠……滷煮鹌鹑、鸡醢汤、米爛汤、八宝攒汤、羊肉猪肉包、枣泥卷、糊油蒸饼、乳饼、奶皮、烩羊头,糟醃猪蹄、猪尾、猪耳、猪舌、鸡肫、鸡掌……」等等,其中的一些菜色在清代的宫廷中仍能见到,而「食用时令菜」的准则,也被清代延续下来,或许这是因为当时的保鲜技术还不完备,硬要食用非时令的菜色很容易出事吧?

到了清中叶,御茶膳房才正式成立档案房,除了用料的报告之外,也纪录了皇帝每天食用的菜单:「膳底档」,在这些档案中,也包含皇帝赏了谁什么菜、或者谁送上了什么菜,从这些赏赐与奉献的纪录中,宠辱爱憎一目可知。

 

冰糖燉燕窝。©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