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民国风流】白求恩逝世八十周年纪念:桂冠与蛇杖

【作者】 闻廷
文_甘炤文/旅读中国 图_视觉中国
2019.11.22

上世纪三、四〇年代的中国,由于正值内政、外交的反复煎熬,社会屡屡呈现屼臲不安的氛围; 而在这样战乱频传的世局中,来自加拿大的白求恩却自甘舍弃原本丰足的生活, 决意前往远东前线行医,为了实践共产主义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

 

 

一八九〇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格雷文赫斯特小镇( Gravenhurst ),本名HenryNorman Bethune的白求恩,自幼成长于宗教气氛十分浓郁的家庭;尽管父母亲均为教会神职人员,然而白求恩日后却选择踵继祖父的行医志业,更因个人的生命经历而获得别样的思想启蒙,自此走上共产主义的无神论道路。

 

©视觉中国

 

一九二六年,白求恩不意感染了肺结核,为免疫疾进一步扩散,他只得暂别妻子,独自前往美国东北部的疗养院避居──这样的疾病在当时虽非不治之症,却犹仍以高死亡率和高传染率,令群众闻之色变。除却休生静养,期间白求恩研阅了一篇讨论人工气胸新疗法的文章,他在评估过后便决意放手一搏、以身试术,幸亏过程一切顺利,其病况果真也随之好转;也由于此次罹病的经验,促使他开始思索疾病与阶级的潜在关系:「富人有富人的肺结核,穷人有穷人的肺结核;前者能康复,后者却只得等死。」个中差别,无非在于其所掌握的资源多寡罢?换言之,疾病本身不唯表征生理状况的异变,背后或还指涉更广大的社会结构议题。

 

意识到这层关联后,白求恩更加坚定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心志。一九三五年,从莫斯科国际生理学大会归来的他,开始大力鼓吹社会主义式的医疗制度,并正式成为加拿大共产党党员;此外他更曾以支持国际反法西斯志愿者的身分投身西班牙内战,组织流动输血队、参与战地医疗等救助工作。

 

一九三七年七月,白求恩在一场宴会上遇见了来自中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在听闻陶行知介述卢沟桥事变以降中、日抗战的局势变化后,白求恩遂向他表示:「如果需要,我愿意到中国去。」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同年年底,白求恩即转赴纽约,并接受国际援华委员会的资助、组建了一支联合医疗团队,为接下来的远东之旅进行准备。

 

从泰西到远东

 

于是在毛泽东的授意下,距这次会面不过月余光景,白求恩便率领一支新近成立医疗的团队,投身晋察冀边区(即今山西、察哈尔、河北一带接壤之地)的救治工作。羁旅异地期间,白求恩一方面指导当地的匠师,协同制作简易的手术用器具,二方面则加强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并尽可能普及急救、清创等基础知识;尤有甚者,他还设法替医护学校撰作教材,鼓励地方百姓踊跃捐血给亟待手术治疗的伤兵。

 

©视觉中国

 

正如同其所奉为圭臬的名言:「医生不应当坐等病人上门问诊,反而应该主动前往病患的身边。」担任晋察冀军区医疗顾问的白求恩日夜逡巡,一步步打造他的「流动野战医院」──他跟随大打游击战的共军出入险境,又能运用破庙、废宅等空间布置出简要手术基地;据历史学家史景迁( Jonathan D.Spence )描述,尽管一切因陋就简,但「假若日军接近流动医院,而当地部队又无法阻止日军前进,白求恩等人在十分钟之内便能收拾一切器材,安然撤退。行动不便的伤员则藏身当地村落⋯⋯」行事如此利索,自然能于喋血沙场发挥机动性医疗功能。

 

综览白求恩在中国行医的历程,实则未届满两年,可是他所放射出来的能量,却是同时代的许多医者难以望其项背的。在他逝世后,毛泽东特别撰作〈纪念白求恩〉一文,纪念这名身先士卒的先驱。降及一九七〇年,中、加二国宣告建交,在双方著意的推波助澜下,复使白求恩之名再度浮出历史地表,由一位战地医者的身分舁升至跨国英雄的地位──相较于生前,此番戏剧化的哀荣,或许也是他本人所始料未及的吧?

 

©视觉中国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9 年 11 月 【古城新事.京畿道】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

 

 

↶↶↶加入旅读LINE@好友,好康优惠讯息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