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四月精彩封面】两江一湖:乘高铁徜徉山水之间

【作者】
文_何沐恬/旅读中国 图_CTPphoto、视觉中国、王建彔
2019.04.16

浙江省境内「新安江─千岛湖─富春江」沿线范围,天气晴朗时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起雾时就成了一幅烟波浩淼的全景水墨。原来,诗词与画中描绘的世界,并不遥远……

 

富阳站

 

六百七十年前,黄公望以《富春山居图》诉尽几代文人归隐田园的美好寄托。事实上,富春江的文人足迹早在距今千余年前即已开始。南朝吴均〈与宋元思书〉曾赞扬「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凝望清澈的江水与两岸的高山,耳边听得蝉鸣不断、鸟鸣啁啾,使追求飞黄腾达的人、忙于处理政务俗事者,都停止了追求而流连忘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龙门山下,孙权后代的隐居所

 

富阳位于浙江杭州西南,如墨色般诗意的富春江横贯全境。东汉时,隐士严子陵畅游江畔龙门山,赞道:「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此山可说是富阳群山之冠,海拔一千多公尺,峰峦重叠,气象万千。这里的景色,可不只古代人喜爱,近代文学家郁达夫在〈龙门山题壁〉诗中也如此赞美:「天外银河一道斜,四山飞瀑尽鸣蛙。明朝我欲扶桑去,可许砚边泛钓搓。」喜欢徒步健行的游人,可挑战登顶,全程大概费时四至五小时,台阶较陡,建议自备饮水干粮,以补充体力。

 

山脚下的龙门古镇,至今已存在超越千年。镇上九成居民都姓孙,原来此地是三国时期吴国霸主──孙权的故里,其后代子孙多定居于此。如今,古镇仍保持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充满历史与岁月的痕迹。

 

走进古镇,沿著鹅卵石铺就的老街前行,两旁古舍相连,厅堂错落有致,巷弄千回百转。古镇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另外保留了孙氏厅堂四十多座、牌楼三座,以及古寺与古塔。漫步龙门溪边,看当地妇女浣衣,充满了朴实的生活感。古建筑精华则在砚池附近,只见一圈守护古镇居民百年的明清古楼,静静地倒映在幽幽池水上。

 

穿梭于宛如迷宫的小弄中许久,终于转进宽三公尺多的老街,不禁油然而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感。老街的店铺大多为前店后坊,仍保留著明清街市的独特韵味。来到这里,别忘了尝一尝著名的「孙权面筋」──将鲜肉、笋干、韭菜、胡萝蔔切成细粒,调味并搅拌均匀做馅,包进面筋做成乒乓球大小的团子,然后以沸油炸成金黄色,口感外脆内嫩,十分爽口。这是龙门祭祖的上等供品、招待来访客人的必备菜肴。

 

富春江畔,打造建筑版富春山居图

 

二〇一一年,《富春山居图》在台北的故宫合璧展出,富阳区受此事启发,决定打造一个可供大型艺术展览的场馆,期待有一天「无用师卷」也能回到富春江来展出。这样的决心打动了建筑普立兹克奖获奖者王澍,他费时五、六年为富阳区精心打造出一座「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建筑版《富春山居图》──「富春山馆」。

 

当年为富春山馆选址时,便特意落脚在江畔,与富春山水遥相呼应。在此可远眺富春江缓缓东去,一如千百年来诗人与画家所见的景致。

 

山坡形的屋顶、小桥状的走廊和后方绵延的青山融为一体,建筑群似乎成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局部。穿过以毛竹打造的长廊之后,主基调为青、灰、白色的墙面映入眼帘。立面的石块,全部是由富阳当地工人手工打凿而成,因而呈现有机的形状,带有一点质朴感。从当地老屋上拆下的红色老瓦,拼成云朵图案嵌进墙面,有如天边云彩。富春山馆的建筑材料大量运用了浙派民居常见的黄瓦、青石、鹅銮石,而建筑体的山形意象无处不在。当游人一层层往上,最后走出屋顶、回望富春江,就能感受到爬上山头、登高望远的震撼。

 

富春山馆集「公望美术馆」、「富阳博物馆」和「富阳城建档案馆」于一体。进入博物馆主厅,有精致的动态图展示富阳区人文历史,此外并设置了5D电影展示富春江美景,虽然只有十分钟,但座椅会摇动,模拟船只行走江面的动态感,还会洒下细小的水滴,如临其境。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9 年 4 月【杭黄高铁静心之旅】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

 

 ↶↶↶加入旅读LINE@好友,好康优惠讯息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