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医生医世】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养生

【作者】
文_陈信任 图_陈育升/旅读中国 药材提供_台北同心堂参药行
2019.02.27

春夏秋冬四时的寒暑变化,对自然界来说只不过是规律性的转变,但对于身处其中的人类来说却是影响甚远,中医向来讲求顺应自然「天人相应」的养身观,对于春夏秋冬四时的养生方式,早在秦汉时期的中医典籍中便有相关的论述。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季始于廿四节气的「立春」,其中包含了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六节气,其所代表的意义分别为:

立春:春天来临,万物复苏。

雨水:冰雪溶化,天气逐渐变暖,雨水增加,空气变得较湿润。

惊蛰:春雷震响,气温明显转暖,农作地进入春耕时期。同时,蛰伏于泥土中以及各种冬眠动物,苏醒并开始活动,因此称之为惊蛰。

春分:大多数的越冬作物,开始进入春季生长期。从这一天开始,除了两极外,南北两半球昼夜的时间等长。

清明:农夫忙于春种,万物萌发,草木伸展新枝芽的繁盛时节。适合到郊外踏青,及祭祀祖先清扫坟墓。

谷雨:雨量开始增加,有足够的雨水滋润大地,为适合北方播种的季节。

 

春天养生专用药膳「红枣」

 

外出踏青能解乏

 

对于「春困」此一症状的改善方式,并不是继续赖床睡觉、或是多补充睡眠,反而要顺著春天的生发之气多到户外活动,换掉冬天厚重的衣物,改穿宽松的衣服,使筋骨得以舒展,情志得以调畅,心情保持愉悦,既古人所谓的「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但穿著也要注意保暖,中医认为「风」为春天主气,又云「风者,善行而数变」,闽南方言也说「春天后母脸」,都是形容春天忽冷忽热的多变气候,所以尚须注意保暖,可采用洋葱式穿法,避免受风著凉。

 

春天养生专用药膳「女贞子」 

 

食补以健脾扶阳为原则

 

吃的方面,也应该顺著春天阳气生发之性,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健康,除了选择当季盛产的食材外,还可以选择一些能助阳的食品,如葱、荽、豉等,使聚集一整个冬天的内热散发出来,但不宜过食大辛大热之品,如鹿茸、烈酒等,以免助热生火。也应由冬天的膏粱厚味调整为清温平淡,以「健脾扶阳」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