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會客室】四千六百四十六公里,自我成長的長征:雷克──從北京走路去新疆的德國漢子

【作者】
文_何沐恬/旅讀中國 圖_何沐恬/旅讀中國、雷克、遠足文化
2018年1月號 第71期
2018.01.11

雷克敏銳而專注的炯炯眼神,穿透過茂密蔓延的頭髮與滿臉鬍鬚,這位乍看之下有如「獅子王」的青年,顯然正徒步於他內在的生命旅程中。

 

二○○七年,來自德國的雷克於北京完成學業,在返鄉時立下了宏大目標──用雙腳一路走回德國老家。雖然最後在新疆烏魯木齊鎩羽而歸,但是一年之間,從理著平頭、乾淨俐落的小夥子,成了滿頭亂髮、蓄著長鬍的「苦行僧」,雷克不只克服了出發的恐懼,也學會接受與預期不同的結果,和「失敗」和平共處。

 

世界不只是一座漂亮的公園

 

長期徒步絕對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況且還要面對未知環境的挑戰,即使是旅行經驗豐富的雷克,也坦承出發的那一步永遠是最難的。「法國徒步旅行家Philippe Valery曾經跟我說,你可以準備兩天、也可以準備兩年,不過終究還是得『出發』。」十年前那次返鄉徒步之旅,雷克將廿六歲的生日訂為出發日期,自我激勵。「其實,出發並沒有什麼『理想的時機』,我只是需要一個理由迫使自己上路,完成設定好的目標。即使是現在,對於出發我仍然會感到害怕,只是現在逐漸能接受這種害怕的情緒。」

 


©雷克

 

那麼,究竟是什麼驅動著雷克,願意一次次選擇以辛苦跋涉的方式旅行?言談之間,可以感受到他有強烈的渴望,想要親眼確認、親自體驗那些「已然存在於世間,但自己仍未曾知道的事」,那些唯有透過行走才會經過的路、遇見的人所呈現的真實,才是他心底想親觸的。

 


©雷克

 

「歐洲有許多風景優美的登山健行路線,卻不那麼吸引我。那些路,我都可以想像得到,我更希望能感覺『新鮮』。畢竟這個世界不只是一座漂亮的公園,也存在著環境很差的礦區、工業城,這一切我都想看看。」

 


©雷克

 

從石家莊往山西的這段路,雷克驚覺空氣比北京更糟的地方還更多。這些地方採礦、蓋發電廠、承受各種工業汙染,幾乎都是為了一線城市的進步而付出,但生活條件卻遠遠落後大城市。有個小女孩羨慕地說,北京真好,白裙子能穿上一天不黑。每當善良好客的居民口中吐出一句無奈的「沒辦法」,常讓雷克感到傷心。在徒步期間,他沒有特別戴上口罩,他想親自感受當地人每一口呼吸的沉重。

 

 

《徒步中國》

出版_遠足文化

於廿六歲生日之際,帶著家當從北京徒步到烏魯木齊走了兩個秋天,面對無情的氣候與身體拔河、遇見善且惡的無奈人性,交雜著感恩戒備悲喜憎怒的情緒,文字直白暢快,小事中蘊含深刻的思考、東西方價值觀的比對。


©遠足文化

 

 

↶↶加入旅讀LINE@好友,免費送旅讀中國雜誌到你家!數量有限!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年1月號【老靈魂,新浪漫:文青風南京】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