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超越寫實更真實:楊北辰從街頭少年蛻變木雕詩人

【作者】
文_張亞慈/旅讀 圖_陳育陞/旅讀、采泥藝術
2023年8月號 第138期
2023.07.28

(首圖:楊北辰作品 包4©采泥藝術

 

從街頭邊緣走入精雕細琢的木藝世界,木雕藝術家楊北辰,有顆不羈的靈魂。以「超級寫實」聞名的他,這次卻說不想再寫實了?超越寫實的他,也正在超越自己。

 

與寫實雕刻泰斗楊北辰的緣分相當特別。

 

2008年,我從非凡電視集團被挖角到Taiwan Tatler籌組創刊團隊。為了讓新生兒的《Taiwan Tatler》站穩腳跟,我憑藉以往在《中時晚報》工作十二年所累積的人脈,走訪當時主導收藏界頂尖團體「清翫雅集」的大收藏家─寒舍集團主人蔡辰洋與賴英里。沒想到,賴英里小姐一見到我,就向我介紹當時還是新人的楊北辰木雕作品,並娓娓道來他的創作理念。

 

只見一件掛在牆上的木雕皮衣,看來柔軟又細緻,皺摺、顏色深淺、質地,似比真品還真。

 


楊北辰作品 皮衣3©采泥藝術

 

我大為驚訝,這位藝術家在想什麼?為何需要經年累月、日夜雕刻追求擬真?

 

事隔十五年,在采泥藝術董事長林清汶和執行長鄭佩芳的引介下,我見到了返臺防疫三年的楊北辰本人。這雖是初次見面,於我卻也是久別重逢,還正巧見證他的轉型起點。

 

曾經輕狂,遇貴人相助

 

這次訪談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木雕工廠二樓進行,馬路上車水馬龍,加上學生使用木雕工具的聲響,十分嘈雜,不過楊北辰的話聽來卻相當清晰。此時的他,偶像魅力不減,少了當年新銳藝術家藏不住的奔馳氣勢,卻多了份成熟內斂的練達智慧。讓人好奇:這些年他內心由翻騰轉為平靜,是參透了什麼?

 


©陳育陞/旅讀

楊北辰

1970年出生於臺北市,為華人當代藝術中超級寫實表現的代表性雕刻家,作品皆以整塊原木為材料,透過精微的手工雕刻與繁複的擬仿著色探討「寫實」,以高度技術構成作品的形式語言。

曾受邀展出於中國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館,並登上香港佳士得、香港蘇富比等亞洲重要當代藝術專拍。

 

「我當過一陣子的小流氓。」楊北辰笑說,少年時代住在臺北市鄰近西門町的眷村,因為身材高䠷,被南門國中的學長嚴選為學校打群架主力之一,專門應付對面學校的對手。還好,班導師和美術老師發現他的美術天分,要楊北辰課後到老師家接受特別輔導。這幫助他避開學長的號召,順利走出校門,也慢慢走向美術與藝術之路。回顧這一切,楊北辰充滿感激,「我何德何能,總是能在生命轉折時遇到貴人,這讓我更想要回饋。」

 

在美術老師的鼓勵下,他進入強調技術功底的復興美工,曾被老師要求在一公釐的範圍內用鴨嘴筆畫五道線條,不合格的作品會直接被老師撕掉。受過這樣嚴苛如練家子的精工訓練,讓楊北辰自然而然走上了木雕寫實之路。

 

在西班牙學會創造最有價值的當下

 

自北藝大畢業後,楊北辰選擇到自由、奔放、無框架的西班牙留學。這項決定,看似與他嚴謹的藝術養成反差極大,但其來有自。大學期間,楊北辰所接觸到的師長中,留學西班牙的老師態度都相當開放且正面,但留法的老師卻常問:「你想清楚了嗎?」這總讓當時的他很緊張:「我這麼年輕,怎麼可能會想得清楚?」因此,楊北辰沒去法國,而選擇負笈西班牙。

 

楊北辰作品 謄刻古籍No.14-新約聖經.詩篇©楊北辰

楊北辰作品 謄刻古籍No.14-新約聖經.詩篇©采泥藝術

 

初到西國,楊北辰就對當地浪漫隨性的風土民情印象深刻。某次問路邊一位長者:「郵局怎麼去?」長者竟回答:「你坐下來陪我喝杯咖啡,我就帶你去。」後來那位長者不但帶路,還替他付了咖啡錢。

 

「西班牙人就是這麼會過生活,在小事上都能過得很有滋味。」楊北辰說,東方人老是在評估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西班牙則是大膽地、勇敢地去生活,更能創造出最有價值的當下。

 

還有一次,楊北辰在路上遇到一群興奮的老人圍觀一本刊物,湊過去看,才發現他們在看色情書刊,而書上模特兒也偏熟齡,那時他才知原來西班牙當地的色情書刊還有分齡。相較東方人避諱談性,西班牙人則是用健康心態看待性,「性與生命創造是綁定的」。

 

憑著專注、認真的創作態度,楊北辰在西班牙拿到了最高榮譽等級的博士學位。但他說,自己從西班牙人身上學會的就是「不要太認真」,這對於要求「一定要很認真」的東方教育,確實是大突破。

 

回到藝術本質,形式皆為虛妄

 

今年夏天,楊北辰甫舉辦完《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知名藝評家、四川美院何桂彥教授在論述其作品時,以佛家的日課與修禪,比喻楊一遍遍、不斷重複擬真的木雕藝術,而觀者也喜歡沉浸在楊北辰如修行般勤懇的擬真藝術中。

 

楊北辰作品 謄刻古籍No.17-觀察者©楊北辰

楊北辰作品 謄刻古籍No.17-觀察者©采泥藝術

 

但,楊北辰卻告訴我:「創作上,我也想要轉換,不再擬真寫實了。」

 

此語一出,讓我大為震撼,懷疑是否聽錯了:畢竟,寫實可是楊北辰的票房啊!

 

「藝術形式只是一種虛妄,當你看透形式後,就會知道藝術的核心,一直都在本質。」來自楊北辰內心深處的這番話,想必與他八年來每日閱讀兩小時以上的習慣,以及勤奮地請益、練功、自我對話,還有頻繁的長途旅行有關,「經常地理上與心理上的遊走兩地,能幫助你去思索現在的你」。

 

一路走來,楊北辰不論在工作或生活上,都一直在做深度吸取精華後的型態轉換─不管是旅行轉換,或是透過閱讀轉換心靈。他解釋,人在異國,比較容易釐清自己過去的角色,而看書則是轉換平時的自己,走向全新的可能。

 

隨著話題的深入,我們聊到對人生的態度。楊北辰說:「前幾年我終於寫簡訊向我前妻道歉,以前我總是認為我沒有錯,但我逐漸覺得自己有很不對的地方。」在機緣下,他閱讀《與神對話》一書,展開了一連串自我的反思與對話,也更加觀照自己與天地的關係。

 

透過旅行與閱讀,釐清內在本質

 

「不要停留在一個狀態,思路的旅行可以擴大鮮活、清晰的感受,即使是透過一本書,也可以旅行。」楊北辰認為這有助於釐清現在的自己和真實的內在本質,也是經過如此的思想飛行後,他才決定用新的藝術風格,攀登另一座高峰。

 

近期反覆閱讀《金剛經》,讓楊北辰更堅定了這樣的想法。他將經中對於世人修行的提醒,套用在對往後藝術作品的思索。在有條不紊的讀後筆記上,楊北辰寫著:「凡所有相(藝術形式),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藝術本質)。」「是故不應取法(藝術技巧),不應取非法。是以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藝術家)知我說法(藝術真理),如筏喻者,法(藝術技巧)尚應捨,何況非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形式),則名諸佛(藝術)。」楊北辰也曾以此鼓勵學生嘗試使用不同的雕刻刀,以免刻出像模組的作品,「你們還年輕,可以不斷累積自己的技巧,但到達了一個階段,就像《金剛經》勸世人禪行應放棄外相,你們要回到自心本性。」正如同現階段的他,放下了過去的形式,搭著竹筏,去了對岸。

 

楊北辰作品 紙箱3號©楊北辰

楊北辰作品 紙箱3©采泥藝術

 

放下形式,楊北辰等於也宣告放下了過往的成功。他大可以延續彼時的他,繼續寫實雕刻十件皮衣,廿雙木雕皮鞋。但,這或能確保票房,卻也將消耗此時的生命力,及活在當下、傾聽內在的勇氣。藉由旅行、閱讀、內在對話,加上改變的勇氣,楊北辰得以從現在抽離,找到內心深處真正的聲音。他覺得人不該壓抑自己,或追求別人認同的身分,他想趁著生命還是很鮮活時,去深掘自己的核心,將以不具形式的新作品,迎向生涯的新高峰。

 

****************************************

張亞慈

張亞慈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及英國李斯特大學碩士畢業,經歷影劇、消費生活、時尚精品和財經人物,訪過無數中外名人,以可親的文字,細膩的觀察,走進受訪者心中,歷任中時晚報撰述委員、非凡新聞週刊總編輯及Taiwan Tatler創刊編輯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