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旅行者的成年禮:在路上,蛻變

【作者】 張慧萱
文_ 張慧萱/ 旅讀、旅讀編輯部、圖_ 圖蟲創意、視覺中國、123RF
2022.07.06

「什麼人最有資格旅行?便是一直覺得沒有待在最佳地方的那類人。於是他們動不動就鑽進自己的汽車裏,從這裏晃到那裏。」──舒國治《遙遠的公路》

 

 

不同於驚險刺激的逃亡之路,電影《公路之王》中的公路旅行則是平淡許多,主角布魯諾與羅伯特因失意而相遇,兩人的公路之旅可沒什麼浪漫情懷,更多是流淌於影像中的迷惘與悵然。不同電影詮釋了多樣的公路旅行,可以是浪漫、自由與奔放,也可以是單調、疲憊與悲傷,公路的多重面貌,使人們對於公路旅行的想像擁有更多元的可能性。

 

啟程,為了更好的自己

 

公路電影主角常因某些困境決定展開旅程,透過一路上發生的種種故事經歷成長,最終迎來改變。這概念其實與人類學家Arnold van Gennep 提出的「過渡儀式」相似,指一個人和原世界「分離」,進入到未知且充滿變數的「閾限」,最後蛻變成功「融入」社會的三個階段。

 

有別於過往透過宗教儀式或民俗活動,來幫助人們身分與心靈上的轉換,隨著交通工具日新月異與生活水平改善,人們有更多新穎選擇,像是近年歐美地區相當流行「間隔年Gap Year」,其實就是一種現代版過渡儀式概念,高中生們會在畢業後延遲進入大學,花費一年時間壯遊以尋找自己真正想做之事,透過觀看世界去確立自身志向。後來間隔年不僅止用於學生身上,對於未來有所疑惑的年輕人,也可能透過此種方式探索新目標,間隔年之於當代年輕旅行者的作用,或許正如同成年禮之於部落青年──經歷蛻變與考驗後,完成從青年到成年的身分轉換。 

 

在眾多度過間隔年的方式中,公路旅行也是常見方法之一,其迷人之處異於一般團體觀光旅遊,相對艱辛旅行方式尋找自我,透過一路上與異文化交流──不管是一生難忘絕景、美味街頭小吃,或是旅途上所遇各種人、事、物──種種經驗都可能成為觀看世界視角的全新啟發點,甚至是漫無目的單純行駛,也能讓旅人更專注於思索、探尋自我模樣。

 

 

出走,中產時髦象徵

 

若要探究公路旅行從何時開始蔚為風潮,美國可說是公路旅行發展源頭,公路旅行在美國的盛行,有賴於歷史的推波助瀾,早在廿世紀初「公路旅行」概念便出現在美國,一九〇三年,美國醫生Horatio Nelson Jackson與Sewall K. Crocker 駕駛汽車達成首次橫越北美旅程, 他們花費六十三天從舊金山至紐約,這趟勇往直前之旅啟發了無數嚮往冒險之人;一九〇九年,AliceHuyler Ramsey 從紐約自駕至舊金山,她被認為是首位駕車橫穿美國的女性。

 

而後,隨一九二〇年代美國大量興建高速公路(六十六號公路便在此時建成)、廿世紀美國汽車工業迅速成長,亨利‧ 福特開啟的平價汽車時代,使越來越多中產家庭有能力購買房車,汽車問世讓人們得以跨出生活圈,也使公路旅行這種追求個性、崇尚自由,與美國人勇於開拓、擁抱挑戰的精神樣貌強烈連結的旅行方式,在極短時間內風靡全美,席捲全球,成為中產階級的生活象徵。

 

來到廿一世紀, 公路旅行旅伴相對固定,充滿青春、自由與瀟灑想像的旅行方式在疫情蔓延時受到大眾喜愛,二〇二〇至二〇二一年因為國界關閉使得公路旅行在各國皆迎來巨幅成長,美國露營車出租平台Outdoorsy 製作的二〇二二年房車旅行報告顯示,有超過百分之九十一的受訪者仍會於二〇二二年進行房車旅行;根據欣傳媒《二〇二二旅遊觀光趨勢報告》呈現,有百分之七十二的受訪者在島內旅行傾向選擇自駕遊方式,揭示了自駕遊在各地仍相當受到歡迎。

 

 

擁抱,扭轉人生的旅程

 

踏上公路旅行有多種方式,藉由拼車與陌生人一同啟程,在旅程中學習尊重包容彼此差異;一人自駕於艱險公路之上,嘗試與自我對話、處理危機;在大道旁勇敢舉起大拇指攔便車,以開闊心胸與異文化碰撞。不管是用哪種方式前行,各種各樣的經歷都可能化為成長契機,或是改變人生的新起點,在公路上迎接真正的「心靈」成年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