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野村少女旅臺創作手冊 梁金群:島與半島

【作者】 甘炤文(Tiger)
文_ 甘炤文、黃雪瀅、蕭上晏/ 旅讀 圖_ 123RF
2022年4月號 第122期
2022.04.06

五〇年代以降,大馬學子來臺留學蔚成風尚,有的畢業後歸國服務,有的就地工作、結婚乃至於入籍,成為臺灣人口新的組成部分──閱讀馬華文學,無疑是了解他們生命轉折的途徑之一。

 

 

馬華作家梁金群近期在臺灣出版第四本書籍《野村少女:馬來西亞新村生活隨筆》,在這本記錄童年時光與馬來西亞華人新村的散文集後記中,梁金群如是寫道:「去國離鄉三十年,一切彷彿仍如昨日。」

 

書寫是為了紀錄

 

四年前因奔喪而重踏故土,鄉間小路已不若梁金群記憶中那般蜿蜒曲折,一排排並起的樓房取代成片橡膠園,老人們也逐漸凋零,如此快速流逝的童年回憶,遂化作她提筆寫作的力量:「那些六〇年代出生的人與我的成長記憶不同,都是無可取代的,既然是無可取代的經驗,當然要把它記下來,因為沒人寫的話,一切就沒了。」隔著大片的海洋書寫自己的生長地,梁金群道:「這是生命的完成。」同時她也冀望透過文字,讓臺灣的讀者認識她美麗的原鄉,而這也是她成為臺灣新住民後,仍不忘向學生介紹故土的原初用意。

 

如今,她持續推動多元教育,除卻與警察廣播電臺合作,更出席多場演講,積極分享多元文化的生命經驗。在她眼中,多元教育的目標,便是希望每個人都能跨越大大小小的藩籬,去理解他者;就如同她從熱帶國度飄洋過海,談起臺灣獨特的美,便是首次春日出遊之際搭乘小火車,卻發現沿途皆為高大扁柏環繞、櫻花點綴⋯⋯「這是我們熱帶國家沒有的經驗。」正因為理解差異,更能悅納不同文化的精采!

 

位於霹靂州怡保市的著名景點「二奶巷」 ©123RF

 

在臺生活指南

 

梁金群提到,馬來西亞內蘊的多元文化特色,讓她得以在短期內便適應異地生活:「馬來西亞有不同種族,遇到不同人就要講不同的話、做不同的事,塑造我們比較彈性的個性,因此很快就可以適應環境。」於她而言,這便是多元文化成長經驗附帶的優勢。

 

作為班上第一位異國學生,緊鄰赤道成長的她,成長經驗勢必與同學有所差異,飲食習慣更是大不相同。

 

馬來西亞四季如夏,氣候炎熱,家家戶戶總備有一道家常菜餚──咖喱雞。這道家諭戶曉的料理往往隨著種族、地區等因素,而在烹調上有所變化,唯辛香料、椰漿和香茅不會缺席!大馬人總被貼上愛吃辣的標籤,梁金群對此有話要說:「我們那邊的口味普遍重油重鹹,所以剛開始來的時候,對臺灣料理的印象就是比較清淡。」

 

至於來臺後品嘗的第一道本土料理⋯⋯梁金群回憶,開學不久,自己曾隨班上同學騎車到鹿港某家小吃攤,四神湯端上桌,才喝了一口,她便驚覺不對勁:「我以為四神湯就類似Cendol(煎蕊),因為稱作湯,還以為是甜點,沒想到居然是內臟!我們家不吃內臟。」然而嫁作臺灣媳婦,異鄉生活已歷三十二年載,如今入境而隨俗,每到重大節日,家裡謝天祭祖、滿桌十幾道家常菜(不乏各種食料),已然難不倒她;唯家中總是備著「叻沙」料理醬包,閒時她也下廚,透過舌尖上千迴百轉的滋味,一解幾萬里遠的鄉愁。

 

割膠是過去馬來西亞庶民階級從事的勞動內容,也是梁金群童年風景的一部分。 ©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