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奇珍異品&新潮生活

【作者】
文_李純瑀、張芸、張慧萱、黃彥綾、吳歆宜、李春嬌/ 旅讀、武仲林、程惠敏、張芸芸、藺安暘/ 中國旅遊 圖_CTPphoto、圖蟲創意
2021年9月號 第115期
2021.09.08

西域送抵中原的珍寶多如牛毛,因漢唐時期絲綢之路興盛,東西往來交流頻繁,許多價值連城之物也在兩方間交流。不管是和田玉製成的玉衣、飾有獨特葡萄紋的器物、令人驚嘆的工藝手法,或是重要戰略物資寶馬等,皆顯現絲綢之路重要性,與西域的璀璨文化。

 

珍品中可見「葡萄紋」裝飾,其源自崇拜酒神的希臘與羅馬。漢朝暢通的絲路,使其傳入中原。中原文化不但給葡萄紋增添了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也對葡萄紋呈現加以改造,反射出中外文化在絲路上最美衝撞與融合。絲綢之路也因陸續出土的諸多瑰寶,再添一層傳奇色彩。

 

從西域傳到東方諸多文物中,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寶物更是讓世人驚嘆連連。何家村寶物原為唐朝長安城興化坊的窖藏,共出土一千多件,皆可看到東西交流的身影。粟特人與波斯人因絲綢之路來到東方,也將製作金銀器杯的工藝帶至中原,東西交融後,使眾多珍寶成為燦爛的藝術瑰寶,同時也出土大量不同民族特色的文物,顯現西域為重要的東西文化樞紐。

 

鑲金白玉臂環(何家村窖藏)

 

由三段弧型白玉銜接而成,玉端皆包以獸首形合頁,黃金、白玉與珠寶三者相合,不同質地交相輝映,此物可能為唐戰爭或進貢物所得。

 

©柯炳鐘/CTPphoto

 

鎏金海獸水波紋銀碗(何家村窖藏)

 

高3.6 公分,口徑11.2 公分。器壁由十四道水波匯至碗內底的海獸周遭,外壁水波中飾以飛禽走獸與植物,水波樣式受到粟特風格影響。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何家村窖藏)

 

外徑4.6 公分,鍊長7.5 公分。外環以葡萄花紋製成有吉祥富貴之意,內環與金香盂相連,透過銀質鉚釘連接,使香囊能自由轉動,顯現高超工藝水平。

 

©圖蟲創意

 

西域東傳的寶物令人目眩神迷,但除此之外,西域傳入的生活方式同樣深切影響中原人。西方除了擁有寶馬外,更有伴其而生的諸多運動,像是馬球便是從波斯傳入吐蕃,後在隋末唐初時傳入中原,其主要作為訓練武技與練習作戰之用。馬球古稱「擊鞠」,於唐朝風靡一時,帝王與貴族皆透過此運動強身健體,唐玄宗更將其定為軍隊訓練項目。明清後,馬球從競技、訓練之用,轉為擊球表演的娛樂活動,後衍生出「步打球」運動。

 

西域因絲綢之路而聲名大噪,紡織品更為其中要角。唐朝中後期,朝廷除了獲取物品外,也積極學習新技法,如仿製的波斯錦與創新胡式錦等,皆使東西文化撞出美好火花。彼時也相當流行「回鶻裝」,因胡舞興盛使得回鶻裝被唐朝人所喜。除裝飾外,影響眾人日常生活最深的莫過於宗教。絲綢之路也推動宗教的傳播與交流,像是佛教、基督教、摩尼教皆由西域傳入中原。東西文化頻繁互動,使得藝術形式與生活方式產生全新樣態,顯現文明的璀璨與多變。

 

莫高窟壁畫

 

史上最大規模的佛教藝術壁畫,位在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敦煌,擁735 個洞窟,2415 尊佛像,盡顯宗教藝術之美,也為佛教東傳繪下輝煌一筆。

 

©王苗/CTPphoto

 

回鶻公主像

 

敦煌莫高窟61 窟,左一、二的服飾為回鶻裝,風格形似藏袍,主要特徵為大翻領,袖口窄小而衣身寬大,並在領口、袖口皆有華美鑲邊裝飾,衣襬曳地。

 

打馬球圖

 

唐章懷太子墓出土,壁畫繪於墓道西壁, 長6.75 公尺,高1.65 公尺,現藏於西安博物院,顯現出唐朝馬球風氣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