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食在蒙古:珍味蒙饈

【作者】 甘炤文(Tiger)
文_甘炤文 圖_旅讀中國、圖蟲網
2020.02.18

來到蒙古,儘管大口嚼肉、大口吃酒──對馬背上奔騰的民族而言,這才是最正宗的餐桌禮儀!

 

 

談起蒙古料理,多數臺灣人腦海中最先浮現出來的,恐怕是冠名的「蒙古烤肉」或者元太祖、元世祖火鍋一類連鎖餐飲品牌。若正本清源來談,作家焦桐曾考證「蒙古烤肉」和蒙古並無關聯;它的發明人,實為彼時隨國府遷臺的相聲演員吳兆南:「……(一九五一年)在螢橋旁、同安街底,創立『烤肉香』,是臺灣蒙古烤肉的發源地。他手繪大烤盤,請工匠打造一個直徑約雙手張開長度的圓鐵盤,這項創舉濫觴了蒙古烤肉的烹具。」以「蒙古」命名該料理,純粹取其「地偏荒、遠中央」的意象,而儘管蒙古烤肉的身世摺藏著這段「美麗的錯誤」,無論如何,似已拉近不少海島味蕾和草原舌尖之間的距離。

 

遊客來到蒙古,自然不能不品會當地特殊的飲膳文化。平心而論,受地理和季候條件影響,蒙古境內的農業區多半只零星分布,因此日用的蔬果每每仰賴進口,價格亦較高昂;但與此同時,上蒼卻賜予蒙古豐碩的牛羊畜產資源,為這座不臨海的國度開啟另一扇美味之窗。

 

此外,在歐俄遺風的浸染下,羅宋湯、麵包和生菜沙拉等「非典型」在地料理,亦紛紛成為蒙古主婦慣常準備的廚房菜式;尤有甚者,如今在首都烏蘭巴托,部分餐廳將海外發明的「蒙古烤肉」發揚光大,煞有介事地復刻圓鐵盤、大長筷齊發的熱炒場景……這樣的創意表現,真不知該說是喧賓奪主,還是青出於藍了!

 

好「蒙」的味 1:沙拉

 

由於草原環境並不適合精耕細作的蔬蓏農業,再加上飲食文化方面受蘇聯影響頗深,因此蒙古多以原汁原味的「沙拉」呈現其蔬食料理;除了將彩椒、番茄和黑橄欖等切丁配搭,馬鈴薯、胡蘿蔔等根莖類植物更可謂餐餐必見,旅客如有特殊的素食需求,建議可先行備置罐頭等乾糧。

 

 

好「蒙」的味 2:蒙古炒麵

 

或稱蒙古炒餅,先將肉塊、蘿蔔絲等配料炒香後,再與蒸熟的寬麵條按比例攙拌,務求油香四溢,同時保留麵條本身的特殊嚼勁。正如同臺灣的蛋炒飯,當地人以為「蒙古炒麵」是一道足以鑑別廚藝高低的代表菜色──在未婚的蒙古女子入得廳堂前,可要先進得廚房、料理一頓色香味俱全的炒麵供心上人品嘗呢!

 

 

好「蒙」的味 3:羊肉料理

 

相較於盛大的「烤全羊」,取料相對平易近人的其他羊肉料理,可謂是各大蒙古餐廳必備的饗食之一。不若臺灣盛行的「鐵板快炒」,蒙古羊肉料理使用的食材本身新鮮腴嫩,並多以粗中見細的燜蒸方式烹調;而烏蘭巴托市區一些上檔次的餐廳,更採取氣勢澎湃的擺盤呈現繽紛美饌,饕客亦可從中管窺華麗的帝俄情調與粗獷的遊牧風格在餐桌間交融的趣味。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20 年 2月 【蒙古襲來:草原帝國遊牧行】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追蹤旅讀IG,最新動態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