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講座回顧】黔東南:秀麗的貴州

【作者】
【版權】文_李茂榮、姚俐安整理 圖_李茂榮提供
2019.04.20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兩銀。」這是許多人對於貴州的既定印象。貴州,簡稱「黔」、「貴」,位於中國西南部的東斜坡,雲貴高原的東部區域。

 

這個看似與世隔絕的城市,其實融合多元民族間不同的生活風貌。無論是歌舞、工藝、節慶,不同族群之間相互融合,卻又各具特色,交織出多元的民族特色,蘊藏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次,一起跟隨李茂榮先生的腳步,深入了解貴州「黔東南」壯麗的民族文化。

 

八山一水一分田,特殊的地理樣貌

 

「貴州」這個名稱始見於宋朝敕書「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是以貴州之名最早的記載。另一種說法指出,貴州的名稱源自「羅氏鬼國」,因為「鬼」字不好聽,才轉音為「貴」。

 

不但位置「遠在要荒」,其特殊的地理樣貌也是ㄧ大特色。貴州是全中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擁有豐富的喀斯特地形,峽谷、梯田盡收眼底,龍勝梯田為最具代表性的的風景。由於群山環繞,造成交通位置不方便,因此許多風土民情並沒有被外來文化影響,保留著原汁原味的當地文化。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貴州的天氣冬暖夏涼,氣候宜人,然而陽光稀少,背山面時常照不到陽光,因此不建議遊客在十二月、一月至黔東南觀光。寒冷的冬天,由於背山面缺乏陽光的照射,路面會因晚上起大霧的關係而結上薄霜,時間一久便結成薄冰,若是開車上山,山路崎嶇,加上路面濕滑,對旅客而言十分危險。

 

而最適合在貴州旅遊的季節則是三四月的初春時分,那時正是繁花盛開的好時節,加上許多節慶都集中在此時段舉行,尤其是四月三日的「姐妹會」最為盛大,因此這個時節能夠看到貴州非常多元的自然以及文化樣貌。

 

 

多元民族,黔東南的燦爛文化

 

黔東南,顧名思義位於貴州的東南部,當地居住的少數民族一共有三十三個,其中苗族、布依族、侗族為三大民族。

 

貴州的少數民族十分多元,即便被歸類為同一族,只要生活在不同的村寨,就會再細分成不同的族群,因此時常同樣的民族,穿著的服飾卻截然不同,五花八門的民族服飾,總令人感到十分新奇。

 

苗族與侗族的女性喜歡在頭上配戴銀飾,而衣服的部分,苗族主要以藍色的衣服為主,侗族則以黑色為主,布依族則身著布製的衣服和帽子,因此在服飾上不若苗族和侗族搶眼。

 

除了服飾,黔東南的工藝文化也十分純熟,透過精細的工法和編織,體現出黔東南繽紛的時尚文化。

 

 

苗族蠟染:在黔東南,幾乎家家戶戶都流行蠟染,進了村寨,常常會看到外面掛著一整批的蠟染。此工法全由手工製成,且採用天然的顏料,白色的地方先塗上一層蠟糊,其餘的部分再進行構圖。

 

百節之鄉,黔東南的節日慶典

 

素有「百節之鄉」之稱的黔東南,每年都會舉辦各種不同的大型盛會。根據統計,貴州省一年之中有多達200多個節日集會,無論是唱歌跳舞、鬥牛賽馬、踩銅鼓、賽龍舟、吹蘆笙等,各種活動應有盡有,展現出黔東南活潑樂天、享受生命的性格。

 

到達任何黔東南的村落,幾乎都會碰上「攔門酒」。所謂的「攔門酒」是一種用牛角杯盛裝的烈米酒,要進到別人的村寨之前,必須先喝下主人端來的米酒才符合禮數。

 

進到村寨會發現一個大院子,通常是用於慶祝節慶的場地,或接待貴賓時會在院子裡跳蘆笙舞。

 

 

 

爬坡節:每年陰曆六月十九日即為爬坡節。爬坡節是讓男女聯誼交往、互相認識的特殊日子,在當地聯誼又叫「游方」。通常黔東南的人們會到村落附近的山坡進行慶祝儀式。活動中男孩吹奏蘆笙,以顯示自己的丹田氣魄,而女生唱歌則表示自己能歌善舞,雙方皆盡情展露自身優點,找尋喜歡的對象。

 

 

 

姊妹節:姊妹會,黔東南最為人稱道的節慶,也被稱為「最古老的東方情人節」,是黔東南地區的一大特色。通常於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在這為期三天的節日,婦女必須在姊妹節吃姊妹飯(註),結束後帶上準備好的彩色飯,到游方場找小夥子對歌,能對歌的男生才能吃到彩色飯。(註一:將紅、黃、白、黑、綠五色糯米飯攪拌製成。)

 

 

蘆笙會:苗族蘆笙會是貴州省四大民族集會之一,如同大型的運動會一般,於每年農曆9月27日舉行開幕會,歷時三天,十分盛大。其中不乏民族歌舞、鬥牛、籃球、賽馬、鬥雞等各種比賽。

 

歌舞海洋,最熱鬧的藝術風貌

 

黔東南素有「歌舞海洋」的別稱。無論是歌曲或是舞蹈,都展現出黔東南多元的文化色彩。苗族的飛歌穿透力強、山鳴谷應,跌宕起伏的高音猶如黃鶯出谷;男女游方時則會演唱「游方歌」,其講究強弱起伏,注重音調婉轉,如此才能對心儀的對象傳達真摯的情感。

此外,侗族大歌又叫「鼓樓大歌」,在無指揮的情況下,多聲部的合唱震撼人心,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見黔東南音樂文化發展地十分純熟。

而民族舞蹈最為人稱道的有「東方迪斯可」苗族木鼓舞、蘆笙舞,以及侗族的「多耶舞」等。

 

 

苗族—木鼓舞:一種流傳在貴州省東南苗族地區的古老鼓舞形式。過去木鼓舞用於全族性的「吃牯藏」祭祀活動,又稱鼓社節或祭鼓節,是最隆重的傳統祭祖活動。

 

 

 

蘆笙舞:蘆笙舞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大多在年節、集會、慶賀等喜慶時刻表演,主要有自娛、競技、禮儀三種類型。

 

 

 

 

 侗族—多耶舞:「多」在侗語中為「唱」之意,而「多耶」意即「踏歌而舞」。多耶舞是中國侗族的傳統民歌形式之一,也是侗族的大型集體舞。通常根據男女分隊,圍成圓圈,載歌載舞。

 

 

✦點此‧重溫旅講堂直播✦

✦or旅讀中國youtube頻道✦

 

 

↶↶↶加入旅讀LINE@好友,好康優惠訊息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