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七月精采封面】Charles與Studio 83│廿年前大家尋找機會,廿年後大家創造機會。

【作者】 鄺介文
文_鄺介文/旅讀中國 圖_麥翔雲/旅讀中國
2017年7月號 第65期
2017.07.23

香港中環與臺北天母,乍看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一個是亞洲頂尖金融重鎮,一個是國家公園山麓小城,兩地卻同時被該地市民戲稱為「天龍國」。異中求同,居民階層(外籍人士集中)、居民結構(中老年齡層及小孩居多)、居民心態(追求現世安穩)相仿,宜於像Studio 83這樣的藝術教室誕生,讓Charles能夠同時在此兩地一圓他對作畫的夢想。

 

曾經,Charles也歷經了國家政策、社會氛圍、家長觀念灌輸孩子「不要冒險」的時代。對於一個青年,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進入企業、朝九晚五、休假有時、出糧(粵語,發薪水之意)有時。然而近十年開始有了轉變,何以如此,Charles認為與港人的適應能力有關。AQ(Adaptation Quality適應能力)彷彿是為香港量身訂做的一個字眼,無論如何,香港擁有一種求生意志,幫助自己存活下來。

 

Charles補充道,與其說是這座城市的風氣轉變,不如說是外在環境先開始轉變。從手機、電腦、網路的升級,帶動營運、行銷、生活的升級,接著一套有別以往的謀生方式於焉展開。香港就是這樣,本質仍舊如此,「我們都說這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地方,這一點直到現在還是不變。只是廿年前大家習慣尋找機會,廿年後大家習慣創造機會。」

 

不可能當中的可能

原先擔任時裝品牌公關,相同產業兜兜轉轉,步入十年關頭的當下,Charles也不免有了「十字路口」的感想。與此同時,另外一位朋友面臨類似處境,兩人一拍即合,開始思索合作的可能性,究竟如何以最精簡的人力達成最完滿的目標?長久對於繪畫的興趣,就在此刻成為創業的契機。

 

自然,繪畫與創業又是另一個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對比組合。然而公關職涯多年訓練,總能在眾多不可能當中找到出路。在香港,有意作畫的人口並不少,少的是作畫空間。根據統計,香港人均居住面積是一百五十平方英呎(約四點一八坪),作息起居尚有困難,如此蝸居又何嘗擁有餘裕發展興趣?成立畫室、租借空間於是成為Studio 83起初的經營方向。站穩腳步以後,便又陸續開設課程、籌辦展覽、承接活動等等。

 

意外的邀請造就意外的出擊

一路走來,儘管看似理所當然,問及創業過程是否遭遇哪些困難,他的回答卻並非過去式、完成式,而是現在進行式、甚至未來式。Charles說道:「可能因為本身專業的緣故,最辛苦的反而是如何維持一個品牌。」這個困難並非尋找店舖、籌措資金、企畫定位一類「解決了就不會再發生」的問題,而是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必須經心著力的細微環節。因此,多年來也嘗試和形象相符的商品、藝人、媒體合作拓寬面向,誠品即是其中之一。

 

Charles Hui

Studio 83聯合創辦人,由創意畫室發展至今日的藝術空間,讓藝術、設計、文化和生活交融於一地,並提供各式各樣的創意工作坊和藝術課程。目前在臺北天母也有分校。

 

Studio 83

地址_中環雲咸街46-48號雲明行13樓A室 

電話_+852-2523-3852

時間_課程時間詳見網站公告

網址_www.studio83.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