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二月精彩封面】一個巨星的誕生:大家說新語

【作者】 鄺介文
文_鄺介文/旅讀中國  圖_麥翔雲/旅讀中國、視覺中國  模特兒_高偲倫  感謝_麥信昌、麥信誠、畢明娟、林慧嫻、洪光偉、商美玲、張勁喜
2019.01.30

廿五年,在一個人青春正盛,在一個國家則百廢待興。然而,對於獨立屆滿四分之一世紀的新加坡,卻早已迎來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軍隊建成了,國宅建成了,工廠建成了,地鐵建成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新加坡不僅電梯速度比別人快,立身立命的速度也比別人快,一路行來片鱗碎甲,過去那些唱衰看扁虎視眈眈,到了現下,彷彿都不算什麼。

 

除卻一件,乃至一代梟雄李光耀同樣擺布不平,直到開國廿五年後的一九九○年仍舊顯得棘手的問題──語言政策。

 

李光耀心中閃著淚光的決定

 

新加坡係一基於平等原則建立的國家,獨立以後,自然不能「才說嘴,就打嘴」。李光耀引斯里蘭卡歷史為鑑,認定語言政策牽動種族矛盾、種族矛盾拉扯社會棟樑,最是敏感神經。無論扶持任何一種文字作為國語,都有可能引發騷動。縱然華人人口占比四分之三,也有四分之一的不平;即便華人佔比百分之九十九,也有百分之一的不平。

 

李光耀所追求者,正是那百分之一也不允許的平等。

 

 

遭禁與解禁之間:方言死與生

 

另一方面,移民情結卻也回過頭來助長方言存續。所謂移民情結,指的是因為客居異鄉,外在環境無從接觸傳統,於是自動自發維繫故土文化,比起原鄉,反而保留更多舊有風俗。至今,新加坡仍有為數不少某省某縣同鄉會、南音粵劇演唱會,舞獅龍舟、燒香拜佛比起兩岸來得起勁。語言則是因為政府刻意主導,連帶出現維護方言的反思與浪潮。

 

 

當我們同在一起

 

歷經兩百餘年華洋雜處的時光,不單單是方言彼此滲透,乃至華語和外語也相互影響,各自形成Singlish與Singnese(結合Singapore與English、Chinese的複合單字)。走訪熟食中心,任誰都能脫口幾句不同省分的方言,廣東人也說Kaypoh(閩語雞婆),福建人也說Gong Hei Fat Choy(粵語恭喜發財),一切自然而然。就這一點看來,臺灣似乎遠遠不及。

 

然而,那些不經意地說出Char Siew、Bee Hoon、Bak Kut Teh的新加坡人,其實沒有意識自己說的是粵語、閩語或潮州話,也不曾探究自己吃的是粵菜、閩菜或潮州菜,因為我們這裡是新加坡。曾經,李光耀試圖打破殖民時代的種族區域界線,大張旗鼓地把這些人搬去那裡,那些人搬來這裡,藉此增加不同族群相處機會。如今看來,相處刺激溝通,溝通刺激語言,語言終究才是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管道。

 

那麼,我們也一起大家說新語吧!

 

↶↶↶加入旅讀LINE@好友,好康優惠訊息一把抓!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9 年 2 月【新加坡建城兩百週年紀念:一個巨星的誕生】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