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瞅中國】從教育看孩子養成:植入教科書中的愛國主義

【作者】
文_李政亮 圖_ 中新社
2018.06.07

二○一七年開始,陸續推出的語文教科書當中,

除了古文將提升百分之三十,紅色經典的課文也將提高。

整體來說,

語文教科書裡的課文串聯起來就是另一堂政治課,

毛澤東與鄧小平出現的次數高於過去一綱多本時代。

 

一個國家準備將小孩培養成什麼模樣,教科書裡藏有答案。

 

中國的中小學教科書在教育部的部編版、與一綱多本之間來回擺盪。近二十年來,自二○○一年實施一綱多本,只要符合教科書撰寫的規定,一般出版社也能編撰教科書;二○一六年教育部回歸部編本,也就是自二○一七年開始,各級學校開始使用部編版。

 

到底部編版與原來的一綱多本內容有何不同?

 

愛國教育三部曲

 

實施十五年的一綱多本,所謂的一綱的標準包括一定比例的愛國主義課文。

 

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約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領導人神話,例如〈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當中,周恩來還是小學生時,就知道讀書不是為錢或家族名聲,而是為中華崛起而努力。

 

第二類則是革命敘事,主要題材是一九二一年至一九四九年之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國共、對日的戰爭敘事。這類課文除了描述革命、戰爭艱辛之外,更在強調犧牲自己成就全體才是至高的價值。

 

第三類則是國族疆域的神話,最具代表性的課文便是〈阿里山與武夷山的傳說〉。

 

古文加紅色經典串起典範

 

古文將提升百分之三十,表面上的理由是對近年來國學熱的回應、或者說在大國崛起下民族自信的重拾,深層的理由則是在社會劇烈轉型價值缺失的情形下,試圖透過國學構築中國特色式的價值。

 

至於紅色經典又增加了那些?整體來說,語文教科書裡的課文串聯起來便是另一堂政治課。革命敘事既有領導人的經典語錄,例如毛澤東一九四四年紀念張思德的〈為人民服務〉,也有無名戰士在抗日戰役中的英勇付出,例如〈狼牙山五壯士〉。小學二年級的課文裡,不但有忠黨愛國樂於助人的樣板雷鋒、也有鄧小平植樹。

 

公民養成或植入思想

 

在廿一年開明書店所編《開明國語課本》裡可以看到今昔教科書的差異。開明版當中極少提到「偉人」,只占整套教材兩百五十二課的百分之二。除此之外,高年級的課文當中,也鼓勵民主與自治,教導兒童如何完整地闡述自己的意見甚至辯論。

 

中國媒體喜愛比較今昔國學養成的差異,但其實有所差異的不是國學,而是民國時期培養的是公民,現今培養的是繫上紅領巾的國民! 

 

↶↶↶加入旅讀LINE@好友,抽東航來回機票!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年6月號【本草綱目:給世界的情書】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