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六月精彩封面】李時珍冥誕五百週年紀念專題──本草綱目:給世界的情書

【作者】
文_Vera/旅讀中國 圖_ CTPphoto、中新社、視覺中國、RF123 繪_胡說、希拉、陳巧廷/旅讀中國 特別感謝_李時珍紀念館、美國國會圖書館、國家圖書館、蘄春縣政府(依筆劃順序排列)
2018年6月號 第76期
2018.05.31

達爾文曾在《物種起源》引用他的著作,

稱之為「古中國百科全書」;

英國學者李約瑟更說他是中國博物學家中的無冕之王,

認為他的貢獻與伽利略達到同一高度。

他是李時珍,十六世紀醫藥巨著《本草綱目》的作者。

博物學視角下的《本草綱目》,

其實是一個知識分子大膽而又細緻地朝四方探索的歷程。

他行、他見、他思考、他記錄,

看他關愛的世界如何吸收了世變風雲的衝擊,

然後蓬勃發展、搖曳生姿。

五百年後的今日,

且讓我們循著《本草綱目》的途徑,

來瞧瞧李時珍眼中豐富的萬象天地。

 

幸會,新天地!

 

說起明朝,大部分人首先浮現的印象即是古裝劇裡的昏庸皇帝、壞太監及錦衣衛。可事實上,這個王朝從永樂時期鄭和下西洋開始,就是一個有富強底氣來探索世界的國度。

 

李時珍出生的正德年間則正好是一個資源與話語權都大幅轉向的過渡時代,政治敗壞、民間卻興盛繁榮,那些追逐知識、探索生活的熱情,也從權貴階層交棒到個體精神昂揚的民間。當歐洲在經歷文藝復興浪潮的同時,晚明的子民也在新舊時代交接的變化中努力調整自己的姿態,充滿熱忱地挖掘世界的無限可能。

 

坤輿萬國全圖。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於一六○一年獻給萬曆皇帝的〈坤輿萬國全圖〉,曾有研究認為地圖中澳洲與南極洲的資訊來自於鄭和七度下西洋的地理發現。©美國國會圖書館 Library of Congress

 

帝國最初的種子

 

經歷元末的戰亂凋蔽,明太祖朱元璋在開國之初即已胸懷明確的治國準則。洪武元年,他宣布廢除書籍筆墨與農器的徵稅,首先發展農業以安定民生、同時推廣文化教育來控制民心。與此同時,為了可以更有效地掌握全國的訊息與資源,他投注大量資源修築全國水陸官道與驛站,建立起完整的全國交通網絡。

 

這些有形與無形的國家建設成為培育晚明城市文明的推手。推廣農耕蠶桑,讓物產富饒有餘;密集的交通網成為最便利的商路;商業興盛更推動各項輕工業發展,工商大城逐漸茁壯,步步走向了商業經濟的顛峰。

 

南京的鄭和造船遺址。©視覺中國

 

知識匯流的搖籃

 

在這股探索世界的熱情裡,受惠於免稅德政而興起的「文創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明中期宣德、正德年間開始,隨著輕工業繁榮,配套的造紙業、筆墨業製造生產技術革新,民間出版業也發展出一個足以支撐文人、印刷業、書商等環節的完整商業體系。除了傳統經史子集外,各個江南出版重鎮產出了大量的科舉用書、傳奇話本、日用百科,透過四通八達的商路流通於天下。

 

李時珍生活的嘉靖、萬曆年間便是民間出版最鼎盛的時期,不僅書籍普及、要刊印自己的著作也相對容易。知識成了伴隨常民左右的生活基石,個體的創見一一浮現,而後隨著商路流通散布,交織成專屬於晚明社會的時代之聲。

 

↶↶↶加入旅讀LINE@好友,抽東航來回機票!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年6月號【本草綱目:給世界的情書】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