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穿越千年】審美漢化,寬鬆剪裁蔚為風潮!打破禮儀規定的晚清流行穿搭

【作者】 龔元之
文_龔元之 繪_陳巧廷/旅讀中國
2017年4月號 第62期
2017.04.18

清朝有二百六十八年歷史,傳世的清代老照片呈現的只是最後幾十年的服裝風格。若是再給清朝百年時光,或許原屬於便服的襯衣、氅衣等服飾,將會堂堂正正地進入禮儀體系中,成為新的宮廷禮服也未可知。

 

拜清宮劇所賜,對於我們這一輩電視兒童來說,清代可能是最為熟悉的「古代」了。還記得有一次跟學妹聊起小時候,她說自己是看《還珠格格》長大的,頓時令我大吃一驚:因為在我的印象裡,《還珠》系列播出時,我都已經要上大學了!但是一想到那妹子比我小七歲,當時才讀小學而已,確實可以說是「看《還珠》長大的」。相對來說,我的童年記憶就是《戲說乾隆》或《一代皇后大玉兒》了,時代的差距真是一望即知……

 

無論如何,這些清宮劇構成了我們對清代的基本印象──男子腦後拖辮,頭戴瓜皮小帽,穿長袍馬褂;宮廷裡的女人穿華麗鑲邊的長袍,頭頂有如牌坊的大拉翅,上面裝飾有大朵牡丹花與穗子。傳世的清代老照片似乎也成了最佳佐證:清朝人確實是這麼穿的。

 

不過當我們如此認定時,往往都忽略了清朝有二百六十八年的歷史,傳世的清代老照片呈現的只是最後幾十年的服裝風格。把它當作整個清朝統治時間的服裝樣貌,其實是很不合理的。

 

舉例來說,若是拿著現代雜誌上的時裝造型來演拿破崙稱帝(距今兩百年)或者唐頓莊園(設定在距今一百年前),想必人人都覺得這服裝設計不正常。但我們卻一派理所當然地把清末,甚至民國以後的服裝樣式,直接套在順治他娘、雍正妃子或者乾隆女兒身上,這怎麼想都不對吧?

 

道光的孝全成皇后畫像。身穿襯衣,脖子上戴著閣鬢(也叫花領子,是一種小型的雲肩)。雲肩類的裝飾本來在漢女間比較普及(因為髮型複雜,常需要使用頭油作定型,為了怕頭油蹭髒衣服,因此配戴雲肩當圍兜),孝全這個造型,其實有點滿漢混搭風呢。

 

從簡樸合身到華麗寬大

現代人的服裝會變流行,古人當然也會。事實上,即使是受國家禮儀規定了款式的禮服,也都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著不同時代的流行而出現變化。例如之前史博館展出清代服飾時,我就注意到有一件女吉服袍在腋下有修改的痕跡──想來不是「被冷落欺負的妃子含淚縫補穿壞的舊衣」這種劇情,修改者大概是利用裡襟也繡滿花紋的衣料,十分精巧地把原本窄瘦的衣身與袖籠加寬了許多。腰身增肥十分之一,說不準是穿著者嚴重發福,改寬才好穿;但袖子加大三成,總不可能是因為手臂長了三圈肥肉吧?這樣的更動,顯然就是出自審美考量了。

 

這類例子在清代傳世品裡並不少見。由於宮廷禮服的款式、紋飾等都要由禮部擬定、皇帝核准後,由宮廷畫師清楚畫出圖樣,再交由江南的織造局製作。完成的衣料交回宮中驗收保管,需要時才裁縫為成衣,因此內務府收藏了大量已織繡了滿身花紋,只待裁剪縫制的袍料。然而在清朝中期以後,不僅普通旗人的審美日益漢化,就連宮廷服飾也都開始走向寬大風,不再像以前那樣堅守「滿洲舊俗」了。但倉庫裡還留有許多織造華美的前代料子,因為當時國家有錢,工藝比後期高超得多,可問題在於,清前期追求合身稱體,袍料上織好、滿繡的花紋就是件窄瘦衣袍,這怎麼辦?這麼好的料子,總不能不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