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浪途中】直把他鄉作故鄉-戲夢佛山

【作者】
文_陳浪 圖_陳浪/旅讀中國、CTPphoto
2018.04.18

長大後的我成為一名旅人,自己走的路長了,

流浪的人也看多了,終於愈來愈懂家的道理,

以及那條牽著我與爺爺之間無形的羈絆。

 

攤開廣東的地圖,我總是先注意到佛山。

 

別名「禪城」的它,是省內的第三大城,地理位置緊鄰省會廣州,甚至與廣州共享同一座地鐵系統。已經開通的廣佛線,不僅提供了兩地居民火車、巴士之外的交通選擇,也將這兩座城的發展緊緊綁在一塊兒。廣佛都市圈的成形,是時勢下必然的命運共同體,也牽動著珠三角地區的整體經濟。

 

出發前往佛山之際,媽媽叮囑我步步虔誠,畢竟這名字讓人以為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東方佛國。事實上的確如此,雖然地名由來與宗教信仰有關,但真正吸引我到訪的原因,其實源自於我對家族歷史的誤解。

 

年幼時即聽聞爺爺來自廣東,但從未有人確切地說過是廣東的何地。而當我攤開地圖,試圖要了解遠方的家鄉時,不知為何自己就認定了那是佛山。長大之後踏上了壯遊中國的旅程,在許多場合總有人問起祖籍,而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廣東佛山。甚至在多年前,一次從廣州搭乘臥舖夜車前往海南的經驗中,途經佛山時正值深夜時分,漆黑的窗外什麼也看不清楚,但我還是努力地讓自己清醒,貼著車窗睜大雙眼,硬是把昏黃的路燈,看成了溫煦的家火,只因為那是佛山──我自以為是的故鄉。直到很久之後,才發現鬧了烏龍。爺爺當時報的籍貫是廣東清遠,但那是出於政治因素考量下所謊報的戶口,真正的出生地,其實是更靠近肇慶的四會。

 

原來佛山這座城市啊,自始至終都與我無關。

 

動靜皆宜:雕工與武術

 

說起佛山,其實旅遊資源並不特別豐富,其中最具指標性的建築,應是位於市中心的祖廟。年代久遠的它,哪怕隱身在高樓雲集的商業街區裡,也不顯得突兀,因為它所蘊含的深遠歷史,幾乎就是大半部的禪城故事:始建於北宋年間,初建時只是規模不大的廟宇,伴隨著朝代更迭,接連翻修擴大,現在的祖廟,氣勢恢弘絲毫不遜於周邊的摩天大廈。而它的主要看點,當屬靈應祠上令人嘖嘖稱奇的雕工。來到這裡,五湖四海的遊人無一不抬起頭仰望,因為那些瓦脊上的陶像、磚牆上的雕塑,密密麻麻,數量龐大,故事性之豐富叫人眼花撩亂,不知該從何處閱讀這本前人留下的大作。

 

 

走過靈應祠,後方是大名鼎鼎的黃飛鴻紀念館。這位風靡至今的傳奇人物,同樣吸引了許多人不遠千里而來。正所謂「經典永流傳」,在館內可以看到各時期由不同團隊改編的影視海報及劇照,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場武術及舞龍舞獅表演。熱鬧的氣氛,鑼鼓喧騰,大夥兒臉上開心的笑容,讓人感覺此情此景與過年之間,只差了連天的鞭炮聲。

 

 

如此瓊花非一暝

 

佛山是粵劇的主要肇基之地,其歷史最早可回溯至漢代,當時在佛山已存在著歌舞形式的表演,直至明朝萬曆年間,時人才創立了首個行業組織「瓊花會館」;也因此,現在的佛山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未有八和,先有吉慶;未有吉慶,先有瓊花。」今時今日,會館的原址已不復見,但四個大字刻寫在博物館的牌匾上,也算讓這段舊時往事得以安放。

 

  

一走進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粵劇的祖師──華光大帝。舉凡新戲臺落成,戲班都會集體祭拜華光祖師,以祈求演出順利;又因為戲棚多由竹子搭建而成,演出聚眾偶爾會釀成火災,而華光大帝正是掌火之神,因此忌火的戲班供奉華光大帝,亦具有避難解厄的作用。可以這麼說,談到粵劇,瓊花會館和華光大帝便是始終附著在戲班身邊信仰般的存在;因為擁有共同的信仰,所以眾子弟總能夠凝聚一堂,哪怕歷史更迭、戰火蹂躪,也能靠著一代一代人的堅持把粵劇傳承至今。

 

 

↶↶↶加入旅讀LINE@好友,免費送旅讀中國雜誌到你家!數量有限!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年4月號【縱走京杭大運河】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