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琉球王國相關遺產群

【作者】 鄺介文
文_ 鄺介文/ 旅讀 圖_ 陳育陞/ 旅讀、全景視覺、視覺中國、圖蟲創意
2023年3月號 第133期
2023.03.13

西元兩千年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贈給沖繩一份大禮,包含首里城跡在內九處古蹟,以「琉球王國御城及相關遺產群」之名,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過去曾以首里作為政治中心建立起來的國度,一躍而入世人眼目。但是其實,自十四世紀的三山時期,至一八七九的廢藩置縣,琉球早已自給自足、自立自強、自主自治了五百餘年⋯⋯

 

 

大的小琉球,小的大琉球

 

今日,屏東縣琉球鄉俗名小琉球,然而「小琉球」可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小的。位處臺日之間的沖繩原屬琉球國,關於「流求」一詞,早在隋朝史冊已見記載。不過當時所稱「流求」,或指現今沖繩,或指現今臺灣,始終沒有定論──明代初期甚至稱呼面積較小的沖繩為大琉球、面積較大的臺灣為小琉球─直到明代,隨著「臺灣」二字浮上檯面,兼之第一尚氏統一諸島,琉球國始正式成形。

 

不過,夾縫中求生存談何容易?即使自成一國,琉球同時對於明清兩朝與德川幕府朝貢,藉此換得政治庇護、經濟援助以及貿易機會。而今九處世界遺產建成時間,介於十三世紀至十八世紀不等,有宮廷建築、有軍事堡壘、有祖先崇拜、有宗教場域,完整覆蓋了琉球國各文明面向,得以一窺島國受到中日影響下的特殊生活樣式。

 

 

還原的是遺跡,接近的是真實

 

然而眾所周知,沖繩本島於二戰期間淪為太平洋上最大戰場,雙方傷亡人數加總逼近二十萬人,戰況慘烈史稱「鋼鐵颱風」,成為促使美軍發射兩枚核彈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此,九處世遺無一不受到或大或小的侵襲,人造建築幾乎全毀,如今所能見到的御殿或離宮,都是日後陸續重建的版本。聯合國所認證者自然不是修復過後的房舍,而是房舍之下、地表之上寄寓的歷史碎片。

 

入列世界遺產的五城、一陵、一園、二御嶽,在戰事荼毒以後徒留一地蒼綠蓊鬱(首里城甚至反覆焚毀、重建又焚毀),卻也因此更加貼近古代琉球的宇宙觀。所謂「御嶽」,指的是過去惟有神女得以進入的無上祭祀聖地,在此沒有任何人為物質,當然也沒有神像,單單只有天與地、水與石、草與樹。而如此「窮得只剩下綠」的純粹自然,便又為沖繩增添藍以外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