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旅讀早安】農業文化遺產出爐 游牧、梯田、茶栽種皆上榜

【作者】
文_曾郁芸/旅讀
2022.08.11

內蒙古游牧系統、河北涉縣梯田、福建安溪鐵觀音於今(2022)年榮獲「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肯定,期能透過動態保存永續傳承。

 

今(2022)年五月中旬,聯合國農糧組織(FAO)首次透過線上考察的方式,將「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及「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正式登錄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並將授予證書。

 

 

此項認定自2002年發起以來,目前已登錄65處農業文化遺產,而中國大陸佔18處,位居世界之冠。入選者以其別具特色的陸地、海洋景觀和傳承百年的生產技術,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經驗。而臺灣於2018年也因應此國際趨勢,出版專書介紹吉貝島、貢寮、坪林等七處臺灣農業遺產潛力點的推動過程。

 

 

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

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是中國大陸首個入選的游牧農業遺產地,其自古即是游牧民族狩獵和游牧活動的棲息地,但是由於礦產資源的開發、對於天然草場的佔用和現代農業技術的影響,導致生態系統與游牧生產生活方式遭受破壞。

目前,已制定草原游牧系統的保護和發展規劃,並且透過「轉場放牧」的方式,減輕對於土地及水資源的過度利用。不僅讓當地蒙古族人能保留傳統游牧生活,也穩定肉製品與乳酪等畜產品的供應,更是全球在管理脆弱的土地生態及牧業發展的典範。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

鐵觀音茶是一種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的半發酵型烏龍茶,在安溪縣得天獨厚的土壤、氣候、溫溼度及海拔高度等條件下,才能孕育出這種具有獨特香氣的茶葉品種。其栽種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到了宋元時期,安溪茶葉早已透過海上絲路走向世界。

經過百年的經驗傳承,當地茶農已掌握鐵觀音品種選育、種植栽培、自然環境管理及採制工藝等一系列的農業生產系統,也成功打響「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的名聲。

 

 

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

河北涉縣梯田系統的歷史發展從13世紀開始,由於當地山區氣候乾旱、自然環境惡劣,因此發展出在陡坡上修建梯田的耕種模式,至今仍能提供當地居民維持家計。

農民們會隨著季節變化在梯田上栽種不同作物,其中又以核桃、花椒等作物遠近馳名。這種因地制宜的農業生產,不但成為其他同樣是石灰岩山區的農業發展典範,也展現人與土地長期互動下所形成的壯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