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上元之夜夢紅樓,月亮還是燈亮?

【作者】 鄺介文
文_ 朱嘉雯、鄺介文、張芸/ 旅讀 圖_清 孫溫、圖蟲創意、視覺中國
2022年2月號 第120期
2022.02.14

中國人每逢年節,家家張燈結綵,尤其正月十五俗稱燈節,花燈成為夜宴的焦點,在《紅樓夢》裡也曾被作者著重書寫。當時賈府的花廳兩邊大樑上掛著兩排各三層玻璃彩穗燈,而每一個席位前也都豎立一座倒垂的荷葉柄,柄上插著華麗的蠟燭。說起這荷葉,其實是很美麗的琺瑯工藝燈!上頭有活信,可以靈活調整角度,將燈光逼向戲臺,讓席位上的觀眾看戲時,看得更真切⋯⋯

 

 

一盞元宵燈,百工斯為備

 

清朝初年,平西王吳三桂的女婿住在蘇州拙政園,他當時也用了許多價值不斐的玻璃大掛燈。此外,在大內兩殿與東、西二宮的世勛貴戚、文武百僚們, 對於貴重、華美、手工精製的琉璃水晶燈也趨之若鶩。這些五色玻璃所組成的大吊燈,以外國進口的材質,配上蘇州、杭州的絲綢錦繡,以及閩粵一帶能工巧匠的手藝,將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繪飾於燈上,以至每一架水晶燈價值百兩紋銀以上,相當於一百石白米的價格!

 

賈府同樣不遑多讓。小說文本共有兩次描寫元宵的場面,只見每一扇窗櫺門戶上都掛了彩穗宮燈,沿著遊廊內外,有羊角燈、玻璃燈、戳紗燈和絲質燈。燈罩上或刺繡、或繪畫,將這座豪門貴戚的門庭照耀得一派富麗堂皇!當時在花廳大樑上,最奢華的大吊燈,經常是綴滿珍珠和玻璃的。以當時玻璃原料與技術之珍貴,賈家氣勢可想而知。

 

©視覺中國

 

豐登不封燈!元宵前後生死疲勞

 

燈節的輝煌,折射出一幅太平富貴、風流盛世的夢幻景象。因為「燈」與「登」諧音,是故蘭陵笑笑生藉由繁華如夢的燈海,以及許許多多民間故事的造型燈,引出一句總結:「也應豐登快活年。」這句話其實也引自《水滸傳》第三十三回,宋江賞燈的結語:「盡賀豐登大有年!」這兩部小說在豐登慶喜之後,主角人物即將禍事臨頭;所謂「快活年」與「大有年」的假象背後,實則隱藏了多少深不見底的社會動盪因子與人性黑暗!

 

光明背後總是伴隨陰影,《紅樓夢》裡的元宵何嘗不是?

 

第十三回秦可卿的喪禮有多麼鋪張,第十七回賈元春的省親便有多麼華貴,曹雪芹透過寧榮二府這一死一生兩件大事,突顯生存荒涼,一如跛足道人那首〈好了歌〉──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其中,元春所以名為元春,因為正逢正月初一出生,選在元宵這個年節之末歸寧,恐怕帶有弦外之音。

 

年節之末,富貴之極

 

元春在小說裡登場的次數固然不多,卻隱隱約約像是賈府隱喻。先前皇上基於她的緣故,對賈家多所包容,然而元妃薨逝以後,抄家御令接踵而至,霎時忽喇喇似大廈傾,全書/全家氣氛驟變。由此看來,「榮國府歸省慶元宵」與「皇恩重元妃省父母」(程乙本與庚辰本回目不同)一節,但見「帳舞蟠龍,簾飛彩鳳;金銀煥彩,珠寶生輝」,彷彿把街上那個元宵燈會都拉進家裡來了!這不但是元妃榮耀最盛的時刻,也是賈家顯赫最甚的時刻。

 

賈府長孫女於上元之日歸寧,敘舊、遊園、聽戲等等細節自不必說,元宵的重點大戲卻放在元妃回鑾以後、第二十二回的「賈政悲讖語」。元宵不單放煙花,還要製燈謎,此時娘娘差人送出一個燈謎來,與眾人宮裡宮外上演隔空猜謎。一片歡欣之中,曹雪芹卻透過各人命題暗示故事收場。

 

上海豫園燈會©圖蟲創意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中國古典小說並不追求情節高潮迭起、撲朔迷離,《紅樓夢》更是透過夢境、詩詞、風箏、燈謎等等直接事先暴露結局(只是首次閱讀當下,往往不明就裡一頭霧水,回過頭來始恍然大悟,宛如人生)。燈謎是賈府聯繫感情的重要引線,元宵佳節,難得共聚一堂,平日恪守長幼尊卑、繁文縟節,此時燈謎大會卻像是闢開了一個公平競技的擂臺,打破界線,共同取樂(當然也有礙於面子,故意被猜中或故意猜不中的)。

 

這場燈謎大會,比起真正的上元之日晚了一週,等於賈府足足過了超過二十天的大年,多麼轟轟烈烈!等到隔年元宵已是第五十三回,同樣「擺幾席酒,定一班小戲,滿掛各色花燈」,氣氛卻不同往昔。不但賈母歪在榻上,特地去請族中男女,不是家裡沒人、懶於熱鬧,就是疾病淹留、羞手羞腳。曹雪芹這麼形容──當下人雖不全,在家庭小宴,也算熱鬧的──顯然是反諷,過去是后妃大宴,如今是家庭小宴,令人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