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城市思潮】全球最大天文館扎根上海:西方創意,東方落地

【作者】
文、圖_ 洪人傑
2021年12月號 第118期
2021.12.30

作為境外建築事務所在中國獲得大項目開發的機會屢見不鮮,其中大眾耳熟能詳的包括二〇〇八年所竣工的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的國家體育場,由著名瑞士建築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Herzogand de Meuron) 所設計,隨後因外型原因也被俗稱為「鳥巢」,並引起全世界對於中國當代建築的關注。

 

 

這股所謂國際建築大師在中國所帶來「奇奇怪怪」的建築設計現象,很快的也變成亞洲城市與世界接軌的方式。不僅包括之後由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所設計的CCTV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英國女魔頭札哈‧哈蒂建築事務所(ZahaHadid Architects)設計的廣州歌劇院、RMJM 所設計的蘇州東方之門摩天大樓等,皆成為城市著名地標外,還被市民取名為大褲衩、鵝卵石、大秋褲等「美名」。

 

然而,從這一系列的地標建築中也可發現,海外建築師對於當地文化的表達以及對於概念的詮釋,完美符合中國政府與私人業主對於未來的野心與憧憬,不僅建築具有誇張的形式外,還帶有不同於過去傳統的束縛,並創造出「新」歷史的軌跡。

 

 

近期由美國Ennead 建築事務所設計的「上海天文館」便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項目。該建築以天文學背景作為設計概念,將太陽、月亮和星星運行的軌跡作為建築外型,創造出一個沒有直角也沒有直線的博物館空間。上海天文館從二〇一四年開始設計,經歷約七年的深化與施工,總算於近期對市民開放,總面積高達三點九萬平方公尺,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天文學主題博物館。

 

Ennead 建築事務所項目負責人在訪談中曾提到:「空間借鑑了部分宇宙運行的基本原理,因此在入口區或建築外型中,可以看到天文館的功能和建築實體完全融合,讓建築形式兼具教育意義。」有趣的是,在空間動線中,參訪者也能透過展示空間感受到星空與宇宙,顯示了建築與概念一體化的完美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