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絲路南道三國:婼羌、且末、精絕

【作者】
文_ 李純瑀、張芸、張慧萱、黃彥綾、吳歆宜、李春嬌/ 旅讀、武仲林、程惠敏、張芸芸、藺安暘/ 中國旅遊 圖_圖蟲創意、視覺中國、中新社
2021年9月號 第115期
2021.09.16

女力之國:婼羌

 

婼羌為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其血脈經華夏與羌族融合,以女性為首的母系氏族。婼羌命運從不掌握在自身手中,在漢朝與匈奴的戰爭中,選擇與漢朝站在一塊。後在鄰近部族攻來的危難之際向漢求援,慘遭拒絕後怒而投靠匈奴,但彼時的漢匈已重歸於好,匈奴便將婼羌王交予漢朝,成兩者維持友誼的犧牲品。群龍無首的婼羌最終被鄯善國吞併,凐沒於歷史長河中。

 

樓蘭文明新篇章

 

現今的若羌縣早已不見婼羌痕跡,但在縣城的樓蘭博物館則記錄著那段悠遠歷史,以及此地新主人樓蘭的故事。樓蘭博物館內詳細展示了樓蘭古城、米蘭遺址與小河墓地中挖出的眾多歷史遺物。場館復刻了古樓蘭國建築形式,一側仿米蘭佛塔樣式,一側為現代化建築。

 

幽靈古國:且末

 

且末與婼羌同宗,皆為遊牧部族國家,後因農業生產興起成為定居國,《大唐西域記》稱其為「折摩馱那古國」。為和田玉產地之一,自漢朝起便是絲綢之路上商旅休憩的站點。

 

鄯善王避居,因此成名

 

且末古城原本只是位在絲路南道上的一座繁榮小城,後來鄯善國王因逃難避居此地,帶來的三萬樓蘭人加上熱絡珠寶、貨幣交易,使且末古城躍升為絲綢之路南道重鎮。

 

現今的且末遺址上已不見過往輝煌,地面遺址僅剩幾間屋舍與建築、陶片、鐵塊等,據考證為漢軍屯田駐守城邑遺址,而真正的珠寶之國,早已隨著歲月流逝掩藏於漫天黃沙之下。

 

1985 年出土的且末男屍栩栩如生。©視覺中國

 

綠洲小國:精絕

 

《漢書.西域傳》曾提及「精絕」位於塔里木盆地南緣,絲路上「往來者莫不由此城」,足見其繁榮鼎盛之貌。精絕位處尼雅河畔綠洲之上,人民以農業為生,活躍時間約為西元前二世紀至五世紀。東漢後期,精絕國被日益強大的鄯善國兼併,至此成為把守鄯善邊境的重要城鎮。

 

東方龐貝的盛衰往事

 

玄奘《大唐西域記》曾提及一處名為「尼壤」的古城,其便是漢朝精絕國故城尼雅,維吾爾語意為「遙遠不可追溯」。一九〇一年英國探險家斯坦因來到尼雅遺址,並稱其為「沙漠中的小龐貝」。

 

尼雅遺址中散落著佛寺、住宅、墓地與果園等諸多遺跡,以及佉盧文、梵文與漢文等文書、希臘風格的木雕藝術品,說明尼雅文化是多元民族與文化的社會。一九九五年出土的「王侯合昏千秋萬歲宜子孫」錦袍、「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膊等,揭示出精絕國與漢王朝的密切關係。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