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城市思潮】小販文化又見新機:新一代的熟食中心小老闆

【作者】
文、圖_ 畢明娟
2021年3月號 第109期
2021.03.30

上回說到,新加坡以「小販文化」入選非物質文化世界遺產,評選的其中一個條件是:為不同世代的新加坡民眾提供身分認同感及延續性。

 

 

其中「延續性」一項,是現在政府、媒體以及專家們比較擔心的。曾經有一篇文章指出,目前新加坡的小販們年齡中位數約是五十歲左右,年輕一輩則不願意接班,形成斷層。不願意接班的原因,一來是租金上漲,二來是價格難以撼動(大家都不願意花太多錢在熟食中心)。於是,小販只能盡量壓低售價、薄利多銷,而薄利多銷的結果就是拉長工時,多數年輕人不會接受長時間在一個沒有冷氣的場合工作。

 

不過,我最近也發現到,某些熟食中心開始出現了由新一代掌舵的店家,而且為小販文化引進新思維。過去的小販,賣的都是再傳統不過的餐飲:傳統的燒臘、傳統的粿條、傳統的雞飯。現在則開始出現了賣coffee而不賣Kopi 的café, 還有出現在美式餐廳也不為過的網美漢堡。

 

Kopi 是星馬一帶獨特的滋味,是使用煉乳而非鮮奶調味的咖啡,豆子也用牛油事先炒過,常常煮得又濃又焦,與一般美式咖啡大不相同。由於是百年前海南人士引進,風格本土,往往只在熟食中心販售。相反地,屬於年輕清淡口味的拿鐵、卡布奇諾等等,則多在一般店舖經營。偏偏Mad Roaster選在廈門街熟食中心開店,他們從餐車開始,以熟食中心的價格販賣濃縮咖啡、抹茶拿鐵和每日吐司,顛覆大家對小販的印象。

 

另外一間位於中峇魯熟食中心的Skirt and DirtBurger, 有一個有趣的名字。漢堡一上桌,就先被外型吸引。原來他們利用起司煎出一個大大圓圓的薄片,夾在各種配料當中,看起來像裙擺,也像是起司溶化後蔓延開來,弄髒了盤子,所以有了這個可愛的店名。很適合放上社交媒體的外型,讓大家聞風而來,也見識到熟食中心還有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