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編輯室報告】祖師奶奶的一聲叫賣

【作者】 鄺介文
文_鄺介文/資深企劃主編 繪_陳乙萱/旅讀中國 感謝_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20.05.01

初到臺北,覺得自己大有學習臺語之必要。尤其外婆顧忌奶奶老年移民,恐怕心下寂寞,不時尋她一 起上進香團。外婆只說閩南話,奶奶只說廣東話,把我夾在中間,充作翻譯。我的第一個臺語老師,是每回轉進巷弄裡來的土窯雞車。喇叭震天價響地喊著:土窯雞,土窯雞,土窯豬腳,又擱來了。我有樣學樣,還沒吃雞,先會叫賣。直到長大,這才知道賣的是土窯雞,不是香港的土油雞。

 

 

日後讀到張愛玲的一篇短文,關於一個歌喉嘹亮的江浙販子,小玉說書般地引起她的注意。因其叫賣如歌,操的又是吳語,始終弄不清兜售的是炒爐餅還是草爐餅(餅要如何炒?爐要如何草?) ── 讀到這裡,當下轟然,覺得天涯知己。

 

整個封面故事寫作過程,正值肺炎疫情頂嚴重的時候。儘管公司允許遠端工作,畢竟書寫對象是「祖師奶奶」,希望能夠處在一個正襟危坐的狀態,還是按時出門上班。

 

走在氣壓低迷的臺北空城,我每日買一個抹茶泡芙、或酥皮蛋塔、或千層蛋糕慰勞自己,自以為是張愛玲,於陷落的香港,漫天日軍砲彈底下,四處尋找冰淇淋。

 

今年是張愛玲百歲冥誕、廿五週年逝世,也是我閱讀張愛玲的第二十年。安排雜誌主題以前,主管還是遲疑,再三問道:「確定要做這個題目嗎?」我斬釘截鐵稱是, 人生少數斬釘截鐵的時刻。辦公桌 上放的是她的相片,提著印有她的插畫的布袋上街覓食,不時哼著劉若英唱的那首電視劇主題歌,規定自己兩個月內不得閱讀其他作家。 我研究所學的是表演,演了幾齣學生製作,卻從來沒有像現在一般入戲的時候。

 

昔人已乘黃鶴去,我在網路書城將她列入追蹤對象,原先不過是聊表敬意,卻不時收到來訊通知,您喜愛的作家有新作品了 ── 嚇得我三魂去了七魄。這些年來,那些寫在信封、帳目、傳單背面的字跡,拼拼湊湊、修修整整,每隔一段時間便又生出一本「從未發表」、 「壓卷之作」,以為自己終究可以從張愛玲學校畢業,網路書城又來訊息。作為書迷,只能哀嘆幾聲, 復又喜孜孜地下單訂購,根本斷捨不離。

 

使我想起那輛土窯雞車。放學以後,兜在媽咪身邊念給她聽。除 了(我以為的)土油雞,另外兼賣蒜頭雞、燒肉粽和臭豆腐。多年下來,我所能說的那些臺語當中,還是只有土窯雞一段無懈可擊。隨著城市與我一同拉拔高大, 臺北街頭再不見類似餐車的蹤影, 那才真的昔人已乘黃鶴去了。於是,在這個至少此地尚存黃鶴樓的年代,我們且妥善地珍重張愛玲的一聲叫賣吧!

 

#張愛玲所有作品皆由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20 年 5月 【斷捨離,張愛玲】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加入旅讀Telegram,最新動態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