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生醫世】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季養生

【作者】
文_陳信任 圖_陳育陞/旅讀中國 藥材提供_臺北同心堂蔘藥行
2019.02.27

春夏秋冬四時的寒暑變化,對自然界來說只不過是規律性的轉變,但對於身處其中的人類來說卻是影響甚遠,中醫向來講求順應自然「天人相應」的養身觀,對於春夏秋冬四時的養生方式,早在秦漢時期的中醫典籍中便有相關的論述。

 

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季始於廿四節氣的「立春」,其中包含了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共六節氣,其所代表的意義分別為:

立春:春天來臨,萬物復甦。

雨水:冰雪溶化,天氣逐漸變暖,雨水增加,空氣變得較濕潤。

驚蟄:春雷震響,氣溫明顯轉暖,農作地進入春耕時期。同時,蟄伏於泥土中以及各種冬眠動物,甦醒並開始活動,因此稱之為驚蟄。

春分:大多數的越冬作物,開始進入春季生長期。從這一天開始,除了兩極外,南北兩半球晝夜的時間等長。

清明:農夫忙於春種,萬物萌發,草木伸展新枝芽的繁盛時節。適合到郊外踏青,及祭祀祖先清掃墳墓。

穀雨:雨量開始增加,有足夠的雨水滋潤大地,為適合北方播種的季節。

 

春天養生專用藥膳「紅棗」

 

外出踏青能解乏

 

對於「春困」此一症狀的改善方式,並不是繼續賴床睡覺、或是多補充睡眠,反而要順著春天的生發之氣多到戶外活動,換掉冬天厚重的衣物,改穿寬鬆的衣服,使筋骨得以舒展,情志得以調暢,心情保持愉悅,既古人所謂的「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但穿著也要注意保暖,中醫認為「風」為春天主氣,又云「風者,善行而數變」,閩南方言也說「春天後母臉」,都是形容春天忽冷忽熱的多變氣候,所以尚須注意保暖,可採用洋蔥式穿法,避免受風著涼。

 

春天養生專用藥膳「女貞子」 

 

食補以健脾扶陽為原則

 

吃的方面,也應該順著春天陽氣生發之性,通過飲食調養陽氣以保持身體健康,除了選擇當季盛產的食材外,還可以選擇一些能助陽的食品,如蔥、荽、豉等,使聚集一整個冬天的內熱散發出來,但不宜過食大辛大熱之品,如鹿茸、烈酒等,以免助熱生火。也應由冬天的膏粱厚味調整為清溫平淡,以「健脾扶陽」為原則。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9 年 2 月【新加坡建城兩百週年紀念:一個巨星的誕生】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加入旅讀LINE@好友,好康優惠訊息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