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二月精彩封面】WANT GO MAKAN? 讀菜單,學新語

【作者】
文_鄺介文/旅讀中國 圖_麥翔雲/旅讀中國、視覺中國 模特兒_高偲倫 感謝_麥信昌、麥信誠、畢明娟、林慧嫻、洪光偉、商美玲、張勁喜
2019.02.03

通行英語、華語運動兩大政策相繼落實,擋也擋不住的是對於美食的渴求。諸多方言經由料理這個載體而保留下來,反而才是真正的族群融合。如同日本作家東野圭吾所言──有些食物就是要用手抓著才好吃啊──其實,有些食物就是要用方言點餐才好吃啊!

 

Crazy Rich Asian Food! 這是我們的語言學校

 

電影《瘋狂亞洲富豪》當中,幾個瘋狂富豪才剛下機,就給帶去紐頓熟食中心。按理而言,以其家世背景,以其身分地位,一頓奢華晚宴接風並不為過,然而離家日久的男主角最想念的終究還是街邊小販。只見自小訓練開口閉口英式英語的他,輪流操著華語、閩語、粵語穿梭其間,一碟雞飯三塊半,一杯咖啡九毛錢,其實熟食中心才是最超值的語言學校。

 

熟食中心就是你家

 

就像香港攤販大牌小牌沿街叫賣(政府頒發許可牌照,有的稱大牌有的稱小牌,衍生出日後大牌檔),半個世紀以前,新加坡同樣循此「販夫走卒」路線享用美食,攜著鍋碗瓢盆、挽著桌椅檯凳,老闆走到哪,攤子就在哪。可以想見,衛生條件不會太好。建國以後,視紊亂如大敵的新加坡政府強力整治,陸續興建幾個能夠遮風擋雨的公共空間,將眾家小飯一併遷入、集中管理,成了熟食中心濫觴。

 

熟食中心也與組屋政策相關──新加坡組屋(港稱屋邨,臺稱國宅)社區動輒萬千人家,在交通建設未成氣候的年代,為了方便住戶生活起居,盡量安排食衣住行都能夠在鄰里周邊完成,各自有各自的消防、各自有各自的診所、各自有各自的學校,當然,各自有各自的覓食的去處,不假外求。如今熟食中心林立,三步一小間、五步一大間,人人都有各自口袋清單,水粿該去哪、薄餅該去哪,其實有其歷史淵源。

 

 

大快朵頤,小錢朵頤

 

因為「政府管理」緣故,熟食中心租金甚為低廉,雖然根據空間地段價差頗大,整體而言平均約莫新加坡幣一千五百上下(新臺幣三萬五千元),相較外頭店租經濟實惠,尚且能夠節省人事成本,因而熟食中心總能以低於餐廳七成的價格,供應相似的餐飲。即便沒有空調,當食客埋頭苦幹一碗充滿辣椒的咖喱叻沙的時候,是否須得「汗滴禾下土」這才顯得食物美味呢?

 

又因「販夫走卒」緣故,街邊小吃原只通行在勞動階層之間,大部分人教育程度不高,使用各自方言或者簡單閩語交流,久而久之,彼此都能以該地方言指稱相對應的料理。縱使政府推行華語政策,仍舊無法替代數十年來的習慣,叉燒就該是Char Siew而非ㄔㄚ ㄕㄠ,米粉就該是Bee Hoon而非ㄇㄧˇㄈㄣˇ,一切自然而然、脫口而出,因為無論如何,它們最終都成為「新語」的一部分。一如他們不再講究「海南」雞飯還是「福建」蝦麵,畢竟我們這裡是新加坡。

 

↶↶↶加入旅讀LINE@好友,好康優惠訊息一把抓!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9 年 2 月【新加坡建城兩百週年紀念:一個巨星的誕生】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