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別報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走入「冰河」世紀

【作者】 甘炤文(Tiger)
文_甘炤文/旅讀中國 圖_麥翔雲/旅讀中國、CTPphoto 特別感謝_發現者旅行社、李茂榮先生
2019.01.17

唐代僧侶釋慧立、釋彥悰在所著《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嘗描述玄奘法師西行取經途中,在淩山附近(今新疆天山山脈一帶)目遇冰川的即景:「冰雪所聚,積而為淩,春夏不解,凝冱汗漫,與雲連屬,仰之皚然,莫睹其際……」寥寥數語,卻已然將冰川地形的景觀特色描繪得淋漓盡致。

 

「冰雪所聚」、「春夏不解」的冰川或稱為冰河,主要分布於極地或高山地帶,這些區域因常年處於低溫狀態而形成大量積雪,積雪在重力或壓力作用下,進一步形成粒雪(萬年雪)。爾後隨著時間遞移,逐漸堆厚的粒雪復將轉化成更為密實、堅硬的藍冰;由於具有一定塑性,當藍冰緣著斜坡緩慢移動,並以雪線為界確立其堆積帶與消融帶,眾人熟悉的冰川系統即宣告成形。

 

 

封凍的秘藏

 

冰川不僅具備改變地表景觀的作用,學者也能從中回推上古時期的地質樣態乃至於生物活動訊息;對許多地區而言,冰川亦是重要的淡水(飲用水)資源,飽含商業開採的價值。目前世界上包括南極洲、格陵蘭、冰島以及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等高山脈系,均屬於冰川發達的地帶;而在中國大陸境內,新疆、四川、雲南、青海等省分皆可見其分布,當中又以「世界第三極」西藏所蘊蓄的冰川數量最為龐大。

 

作為東亞地區諸多大河的水脈源頭,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歷經億萬年歲月的催化與模塑,從角峰、刃嶺到蛇丘、端磧,發育的型態同樣千變萬化,蔚成大觀。時迄於今,錯落在藏東南的卡若拉、米堆和來古等三大冰川,以其各具姿態的地貌風光,儼若已成為觀光客前往雪域時必訪的景點──曾經不可搖撼的高冷,反倒成為現下的旅遊「熱」點了!

 

 

交通最方便:卡若拉冰川

 

不少遊客以為冰川地貌必定坐落在高冷難蹤的荒陬之地,走一趟卡若拉冰川,適足以打破一般人的刻板印象!

位於西藏山南地區浪卡子縣與江孜縣相交的地界,卡若拉冰川發源自藏區著名的神山乃欽康桑,冰體覆蓋面積將近十平方公里,而其上融逝的雪水則成為雅魯藏布江重要支脈「年楚河」的主要源流之一;傳說中,這天山雪水也傾洩自蓮花生大士的甘露寶瓶,因而得以經年持續潤養日喀則地帶的牧區草場。

 

儘管海拔標高超過五千公尺,然而卡若拉冰川底端蜿蜒的冰舌,距離三一八國道的公路路面卻不過三四百公尺;優越的地理位置促使它榮膺為全西藏「交通最便利」的冰川,也是觀光客在遊歷聖湖羊卓雍措的途中,得以順著路線參訪的景點。

由於交通便捷,加上本身壯麗非凡的景致,在過去,包括《紅河谷》、《雲水謠》等電影劇組均曾來此取景,替冰川留下了聲光化電的見證。

 

手到擒來的冷地形

 

進入景區以後,儘管白茫茫一片的冷地形乍見手到擒來,為求安全起見,遊客仍不宜逕自貿然踱至山腳,卻不妨沿著觀景棧道前行,近距離賞覽卡若拉冰川溝壑縱橫的地貌,並感受由山巔吹拂而下的一波波森冷氣息。

 

除卻所在地點親民,卡若拉冰川的另一樁特色,便在於其上珍罕的「冰塔林」景觀──唯有位於中低緯度的大陸性冰川,方才具備形成該景觀的基礎條件,再加上冰體密度及運動速度彼此交相為用,冰川表層逐漸張裂出無數細縫,雪水並緣著細縫處消融、洩漏,經年累月下來,遂造就出一座座狀若浮屠、瑰奇多端的冰塔林⋯⋯據當地人口述,在上個世紀末,卡若拉冰川的冰舌曾一度伸延至山麓處,如今則連同冰塔林全然縮退至山腰地段,無疑體現了全球氣候暖化的事實。

 

除了確保足下安全,另值得注意的是,在冰川前方的觀景平臺間,矗立著許多刻有地名或標高字樣的石碑,當中不少係由當地住民私人打造,旅客若欲和這些石碑拍照留念,往往會遭主事者收取人民幣五到十五元不等的費用,在取景過程中務須格外留心。

 

↶↶↶加入旅讀LINE@好友,好康優惠訊息一把抓!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9 年 1 月【致在有無間:水調無錫】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